众所周知,血栓是多种原因形成的,血栓对人们的身体危害性比较大,而脑血栓更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有所威胁。在经过临床合理治疗之后,为促进脑血栓病人的早期痊愈,需做好日常护理。
1、何为脑血栓
脑血栓主要是指在脑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基础上,在局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前提条件下,血液之中的有形成分会附着在动脉的内膜之上,进而形成血栓。脑血栓也被称之为中风,临床症状以偏瘫为主,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脑血栓的病因
2.1 血液成分产生变化
一般而言,脑血栓的发病群体为中老年患者,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下,这一类患者血管容易出现病变,血管的内膜比较粗糙,血小板会附着在血管之中,并释放出相应的的化学物质。除此之外,在血液成分当中胆固醇、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有所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也会有所增加,进而会引发脑血栓。
2.2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
引发脑血栓的原因非常多,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也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无论是血压的变化还是血流量的变化,均会对脑局部的血量产生影响,假如患者血管本身就发生病变,那么则会导致脑组织供血出现障碍,引发脑血栓。
2.3 血管发生病变
血管发生病变主要体现在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结核病等方面,此外假如患者的动脉壁受到创伤,也会引发脑血栓的出现。
.png)
3、脑血栓日常护理的对策
对于脑血栓患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从自己的病情出发,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其中笔者经过归纳与总结,将其概述为以下几点。
3.1 合理运动
根据调查与了解,现阶段大多数脑血栓患者不敢做运动,害怕自己的病情加重,其实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脑血栓患者在生活当中要适度运动,如此才能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养效果,而且根据临床了解到适度运动能够改善血管的状态,提升血流的速度,改善血栓状况,所以每一位脑血栓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针对性的选择运动,比如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但是应避免重体力劳动,特别是脑血栓术后康复期的患者更要加以注意,否则会对康复造成制约,甚至还会出现复发的现象。
3.2做好饮食护理
一般而言,脑血栓的出现会伴随着三高症状的发生,对此在日常生活中脑血栓患者需要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否则会对血管健康造成影响,在出现三高之后如果未加以控制,那么则会出现并发症,而脑血栓便是其中的一项,严重者还会威胁其生命。此外,脑血栓患者还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与均衡性,要尽可能的多吃预防脑血栓的食物,比如像沙丁鱼、洋葱、大蒜、芹菜、葡萄、草莓、西红柿等等,这一类食物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避免出现血液凝集。
3.3调控情绪
情绪是众多疾病出现的主要导火索,假如情绪失常,那么对疾病也会产生影响,因为人的情绪受到大脑的掌控,情绪出现波动会对脑血栓康复产生影响,导致病情加重,对此脑血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整,避免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否则会对体内的血液速度造成影响。
3.4 适当保暖
通常情况,到了冬天,因为天气比较寒冷,高血压患者血压容易出现上升,进而会诱发脑血栓现象,对此需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弱,在冬天稍不注意就会感冒,所以需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血压升高,避免脑血栓复发与病情加重。
3.5保证生活的规律性
保证生活的规律性能够避免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在预防脑血栓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别对老年患者而言,如果生活不规律,那么身体会出现代谢紊乱,促进血栓的形成。比如在吃完饭之后不可马上入睡,否则会导致血液积聚在肠胃之中,不利于消化,而且也会导致脑部的血液供应有所减少,久而久之会形成血栓。
3.6做好安全护理
脑血栓患者会出现偏瘫或者行走不便的现象,所以在生活当中需要做好安全护理,避免患者出现跌倒,特别是床铺要设置保护性栏杆,地面要保持干燥,避免防滑,对于行走不稳的患者而言要借助于辅助工具,比如像三角手杖。
3.7做好生活护理
在生活当中需要做好脑血栓患者的生活护理,比如要保持床单的整洁,减少对皮肤产生机械性刺激,并且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卧位,进行翻身与拍背,对患者进行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还要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患者出现便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运动或者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保持大便通畅。
3.8 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
脑血栓患者因为肢体和语言出现功能障碍,所以会出现焦躁与悲观的情绪,对此在生活当中,家属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患者克服焦躁、悲观的情绪,并且还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能、疾病程度,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时间、频次和进展速度,引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正确的运功和语言训练,确保逐渐恢复健康。
总而言之,对于脑血栓患者而言,在日常当中需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不仅要保证营养的均衡性,而且还要适量运动,加强康复护理,在不断练习与训练当中逐渐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