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可不只是老人或心脏病患者的事!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3期   作者:程敏力
[导读]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直线上升,以往临床上心律失常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但是由于现在青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以致于该病逐渐年轻化发展,已经不再专属于老年人。而且在人的一生之中,几乎都或多或少发生过心律失常的情况,只是很多人并未留意,并不是只有心脏病人才会出现心律失常。那么大家在做心电图时,听见心律失常这四个字是不是感到又惊又慌呢?其实无需过多紧张,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有关于心律失常的事情。
一、什么是心律失常?
        那么在说心律失常之前,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正常的心律吧。心律正常指的是心脏跳动起源心脏的窦房结,当窦房结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顺序按时间与顺序激动心房与心室,从而完成一次心动周期的过程。因此,跟正常心律不一样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一种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指心律起源的部位、心脏搏动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出现异常心律 的统称。所以,心律失常还包括节律和频率异常、起源部位异常以及心律传导的异常。
           
       
二、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因人而异,与患者的心脏状态、发作时间、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息息相关,有些心律失常患者甚至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症状,而是在因其他心脏疾病做心电图检查时偶然发现,但这类患者毕竟在少数,绝大多数患者会受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比如以下几种:
        1.心慌:主要因心跳速度加快或是心肌强烈收缩所致,这种症状在心律失常患者中最为常见。
        2.头晕:这种症状一般多发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此外,因心动速度过快而诱发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中也会出现,若患者病情严重还可引发晕厥、晕眩等症状,甚至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这种现象在临床上称之为猝死。
        3.其他:还有干咳、憋气、乏力、尿频、尿急、胸闷、呼吸困难、腹胀、出汗、四肢发凉和面色苍白等也是心律失常的常见表现。
三、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
        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有: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电解质紊乱、物理因素或药物中毒等。
        1.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垂体功能减退症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可引起心律失常。
        2.药物影响:如奎尼丁、代美托洛尔、胺碘酮、比索洛尔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果患者应用不当则会诱发心律失常,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等,也是诱发心律失常的病因。
        4.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和低血镁等也可诱发心律失常。
        5.物理因素:如电击、冷冻、中暑等可诱发心律失常。
        6.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食物中毒、乌头碱中毒 、重金属中毒等。
        7.手术史:如心脏手术、麻醉过程、高中心脏介入性的治疗都可诱发心律失常。
四、 该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老年病,但殊不知随着年轻人工作压力的增大,以致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心悸和早搏的现象。但是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情况无需过多担心,只要做好日常预防措施即可远离心律失常:
        1.预防诱发因素:当患者确诊后,患者往往会发生焦虑、忧郁、高度紧张以及频频求医或迫切要求用药的心态,以至于忽略了病因和诱因的防治。所以患者应切记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暴饮暴食、抽烟酗酒、紧张、激动、盐的摄入量过多等诱发因素。
        2.情绪:患者应随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尤其是过度紧张,这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患者不宜有过悲、过喜的极端心态,此外也不要观看内容过于刺激的电视节目,如球赛、恐怖片等。
        3.自我检查:在发生心律失常时会有一些前兆的,往往只有病人自己能发现,同时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患者有心悸感和脉搏缺脉时应及时休息并服用安定片。
        4.生活习惯:要保证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不要熬夜。
        5.其他: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定期检查心电图。同时,也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一些打太极拳、跳舞以及散步等轻柔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保证劳逸结合。
六、得了心律失常应怎么治疗 
        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患者都需要治疗,如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否需要治疗,应该怎样治疗,需要采取专业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患者不得私自换药、停药,应严格遵医用药。对于老年人患者,应需要家属的陪同与提醒下选择用药的时间与剂量。
        2.手术治疗:常用于急性心律失常。手术治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科手术,另一种是内科介入手术。手术时只需要穿刺到大腿根部或者是头颈部的血管,经过血管将电极送到心脏的部位,利用电极将其电流灼烧心律失常的部位,以便于阻断异常心机传送的通路,从而达到根治心律失常的目的。这两种手术都属于微创,恢复快、安全性高。但有利也有弊,比如会发生血栓、心脏压塞以及局部血管的并发症等
        3.植入手术: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或心脏起搏器,除颤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电视剧里的医生抢救心脏病人,常常会用到这种方法,他主要是用在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扑等,后者则比较广泛,包括一些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及非心电性疾病等。

        综上全文介绍,心律失常一直都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人认为它不是一个大病,而且不易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但由于人们的疏忽,往往就可能影响最佳治疗。以上带给大家的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