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探析李凌轩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李凌轩
[导读] 21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建设规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摘要:21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建设规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城市的建设中,建筑工程属于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其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设计、工艺等都会给建筑的使用性能带来影响。而随着高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逐渐出现,这种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以前传统建筑中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一结构也受到施工企业的关注,并且不断地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主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施工质量的通病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性。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具有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特征,在建筑行业中应用不仅仅可以提升混凝土质量,也可以简化施工环节,同时还能提升建筑质量,也便于后期的维护与应用。
1、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实践优势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有高度集成化的建筑结构,且混凝土构件布置较为灵活。相对于传统框架式、砖混建筑,基于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层建筑,在空间布置中自由性强。并且在保障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前提下,使用模数化的混凝土预制件,使施工人员开展建筑构件布置工作时更加便捷。(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所应用的建筑部件,均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有助于维护现场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除此之外,高层建筑选用薄壁钢管、型钢柱等轻质、高强度的混凝土结构,为建筑施工提供较强保障。同时在节约模板、人工等施工成本的前提下,减少现场施工产生的环境污染。(3)高层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实践中会借助BIM技术,确保高层建筑设计的可靠性、精确性。以此实现施工建设方案实施的持续性,推进项目工程施工进度,改善建筑物使用性能。再者,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增强建筑稳定性能,抵御环境、施工天气等各因素对建筑物性能的不利影响。
2、房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NPC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在选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时候,NPC施工技术应用极为常见。这是一种利用构件对混凝土墙梁、墙板予以严密连接的技术。且在水平、竖向构件连接施工中,为了降低搭接难度,提高搭接效果,通常情况下,均会在竖向构件上预留钢筋。由于剪力墙均是预制、安装的,因此,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时,NPC施工技术可降低外墙施工难度,也可节约很多施工材料,促进我国的房建工程可持续发展。同时,采用NPC技术也可以更好地预防由于材料差异引发的结构裂缝,保障各部位连接的安全性、可靠性[1]。
        2.2、PC技术和PCF技术
        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包含万科PC技术和PCF技术,其中PC技术更加的侧重于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建造,包含阳台、楼梯、空调板等,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渗水的出现,而采用整体预制方法可以把装饰、窗墙连接起来,有效的降低湿度,避免后续的作业麻烦。PCF技术主要由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模板和复合板预制板组成,节省了外脚手架和模板的使用,节约了模板的消耗,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但PCF技术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墙体的承载力和刚度,以及大量的材料浪费,这对抗震设计也非常不利。此外,PCF技术采用主体结构全现浇法,使建筑物的现浇承载力相对较大。
        2.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第一,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结构中部分、全部剪力墙是通过预制所构件而成的,在结构边缘构件的位置具有一个竖向的接缝,此分构件所采用的方式是现浇、预制墙板所构成的总体,在施工中预制墙板水平钢筋于后浇部分,实现可靠的锚固定处理。水平接缝主要在楼面标高位置,采用套筒灌浆连接进行处理,也可采用浆锚搭接进行连接处理。

在施工中每层楼面位置要设置水平后浇带,配置一个连续的纵向钢筋,在屋面位置则要设置封闭的后浇圈梁,并通过叠合楼板以及预制楼梯进行处理。这一类型主要运用到高层住宅过程中的总体受力性能,和现浇剪力墙结构相类似,其设计原则为等同现浇。第二,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相对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在多层结计算中,可以通过弹性方法进行结构分析,根据结构的实际状况构建分析模型,综合装配特点进行计算分析。从构造链接措施上来说,其边缘构件设置以及水平接缝位置的连接相对简单,对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率以及配箍率要求相对较低。在施工中可以通过预制楼盖以及干式连接的方式进行处理[2]。
3、质量控制策略
        3.1、施工准备
        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科学规划预制混凝土施工用电、建筑构件及场地布置;根据施工总计划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编制原材料采购及加工计划,列出各阶段劳动力规划和施工阶段,根据施工进度绘制劳动力分布图;编制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包括技术规范技术培训、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测量和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主要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施工项目分期施工,根据施工阶段科学选用大型机械设备,确定设备型号、技术参数和数量[3]。
        3.2、建立预制结构质量管控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各个构件通常需连续施工作业,一定要强化连接处的防渗、保温、防漏性能,及时进行检查与处理,提高构件的安全性、整体性。为了确保房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件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相关人员有必要做好结构装饰、保温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可促进我国房建工程更好地发展。例如针对预制剪力墙来讲,要充分分析其抗震性能,尽量选择型号较粗的钢筋,并保证钢筋能够逐根进行连接,减少传统钢筋直径小、连接点多、连接工作繁复的缺陷,同时在保证连接点数量的同时,要按照合理的规格控制剪力墙的配筋值,使其能够在加强施工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抗震需求[4]。
        3.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向与顺序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应用。在进行浇筑之前,要在平行方向安置混凝土输送泵,同时也要合理地控制其数量。另外,还要提前对施工承台中心的部位进行合理的施工。这一施工项目结束之后就可以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按照顺序进行输送泵施工作业。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会流淌,并且出现斜坡的情况。因此,浇筑的时候就需要采取斜面分层与分层的浇筑,逐层地浇筑施工,保证整个浇筑作业按照顺序实施,同时减少浇筑裂缝问题。另外,还要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合理的处理,使用振捣施工,通过高频的振捣器做好振捣施工作业,对于振捣的时间与间距都需要合理的控制[5]。
结束语
        预制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建设项目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为了适应我国建筑业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完善的工艺手段,应用成熟的、标准的技术工艺,根据实际区域特征以及建筑结构要求研发符合自身发展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手段以及结构体系,实现规模化发展并减少成本,让总体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雷兆吉.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大众标准化,2019(17):64+66.
[2]郭文龙.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J].建材与装饰,2019(34):42-43.
[3]黄子希.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66.
[4]孙博.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70.
[5]罗坤.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探析[J].河南建材,2019(06):246-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