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对工程造成的影响备受关注。如混凝土在施工时没有按照标准流程来完成,极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一但混凝土裂缝未能及时修复,将会导致钢筋裸露在外,从而使钢筋发生锈蚀现象,为工程整体建设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如在工程中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缝,必须及时以现代化技术对其进行修复。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混凝土建筑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混凝土是现代建筑最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具有价格较低、施工便利等优势。但混凝土同样也会受到环境、施工工艺、原材料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混凝土建筑出现裂缝。目前混凝土建筑裂缝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人们的安全和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质量都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有效治理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是非常必要的。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分析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是极其普遍的显现,但这样的开裂现象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开裂原因可以进行具体细分,首先是混凝土材料用量的问题,在施工中钢筋构建的混凝土材料用量较高,而材料在配置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水泥,因此就会导致水热化现象的发生,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在这样的条件下会导致混凝土变形,在混凝土变形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产生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其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风化问题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再加上外力的作用,很容易使混凝土产生变形,这样的累积条件也会使混凝土开裂。
在混凝土发生硬化时,由于其内部会产生集中力,使混凝土的体积出现胀缩性变化,再加上混凝土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进而加重了混凝土的变形,使凝土内部缺乏足够的抗拉能力,导致由于拉伸力不足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最后会出现大面积开裂。由于混凝土其原料大部分以水泥构成,而水泥遇到水后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导致水分不断被吸收,最后使混凝土不断膨胀,进而加重了混凝土的开裂。混凝土的开裂会导致钢筋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钢筋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会使其超出正常负荷导致钢筋出现锈蚀的状况,并且会使自身体积不断膨胀,进而使得混凝土开裂问题严重化。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混凝土结构变化,会引发混凝土的开裂,这样的情况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
2.1温度因素
当下的房屋建筑结构主体材料为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热胀冷缩性质,当其内部温度出现极速变化的时候,就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扩张或者收缩,而混凝土结构的刚度较高,伸缩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裂缝。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控制主要分为内部温度控制和外部温度控制,既要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的温差过大,也要防止建筑立面被强烈暴晒。
2.2沉降因素
建筑物由于本身具有非常高的质量,因此从施工过程开始,一直到竣工多年、几十年后,都会持续地发生沉降,即在重力的作用下,建筑物对地基产生压缩作用,导致建筑整体的高度略微下降。如果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地基没有夯实或者地基的含水率较高,都可能导致沉降的数值变大,当地基不规则、不均匀的时候,楼体各个部分的沉降量有所不同,导致了楼体内部出现向外的拉力,从而导致结构性裂缝的出现。而由于楼体长时间处于沉降过程中,内部会受到一定的应力,当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存在裂缝的时候,在内部应力的作用下,裂缝会逐渐扩大,直至对内部的应力结构产生影响,此时一旦出现内部装修砸墙或者外部振动等情况,很可能会导致整栋建筑处于危险中,造成严重的后果。
2.3钢筋锈蚀引发的裂缝
此种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或者钢筋质量较差,从而造成钢筋表面氧化膜的破损,使得钢筋的表面受到侵蚀。因为结构内部钢筋受到锈蚀造成结构体积发生较大变化,对于周边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一旦应力超限就会顺着钢筋纵向产生裂缝。
3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3.1材料选择
建筑工程在施工前应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设计方案及当前建设环境特点选择钢筋混凝土原料。在选择原料时应以此作为基础对混凝土原料选择进行细致优化,使混凝土骨料中不掺有其他多余杂料,进而杜绝了混凝土中存在有机物以及易腐化的物质。在选择混凝土碎石时,碎石的大小比例应均匀合理,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合在混凝土中。同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对骨料直径进行筛选,使其直径达到15~50mm,配碎石的直径为2.8mm左右的砂石,将这种材料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骨料,碎石选择见图1,其中,碎石的含泥量应<1%,砂石的含泥量<3%,从而提高混凝土在实际应用时的性能。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应降低混凝土的内部含水量,可以在混凝土中使用减水剂、膨胀剂和防水剂等。在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配比时,也应做出相应的预防裂痕工作,在大体积混凝土正式使用前,对所有的配比材料进行实验,如混凝土的各项数据都达到了工程要求,才可以应用并开始大面积施工。在原材料搅拌时应确保混凝土内部均匀,科学合理化的添加外加剂,使混凝土放热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使混凝土的质量有效提高。
3.2混凝土在施工阶段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建立模板、准备混凝土、摊铺作业。首先在建立模板中需要处理好基层和调平层的问题,要保证基面的干净整洁;在立模时,为了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的底层和基层就必须紧密贴合;在施工中,技术人员要针对模板接触不紧密的情况做好防漏措施;在浇筑混凝土前,为了提高板侧的平整度模板内侧要贴上塑料材质的薄膜,这样能够增强模板的防漏水性能。其次是混凝土的准备,当把混凝土搅拌完成后,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塌落度,如果在冬天进行施工还要做好相关的保温措施;浇筑时除了要将模板和钢筋清理干净外,还要保障材料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这样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最后是摊铺作业,施工表面必须是平整的,混合料要进行均匀摊铺,在过程中还要避免出现蜂窝问题。
3.3建筑工程施工养护
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对混凝土工程保温、保湿的控制,可以在混凝土表层覆盖保温膜来避免混凝土温度的外散,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的产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养护。若是混凝土的硬度以及弹性都比较小,那么在完成浇筑之后要立即实施养护,可以通过喷壶洒水的方式来进行,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提升混凝土浇筑工艺质量;若是混凝土的硬度以及弹性相对较大,那么可以在混凝土浇筑过后12小时利用喷水方式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
结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混凝土会由于温度、水分以及施工方式而产生裂缝现象,使得混凝土内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进而导致建筑质量出现问题,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可以从具体使用的材料以及具体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操作来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徐有邻,顾祥林.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判断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冯建国.高层混凝土结构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J].甘肃科技,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