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在过去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我们过多地关注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已形成了教师“讲授→教师示范演示→学生模仿练习”这样一种固定刻板的模式,这种被动接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压制了他们个性自由成长。那么如何在平常的教学中,解放孩子主体,培养多方面素质,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热情,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想,自由自在地画,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该让学生以被动、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中解放出来,让美术课成为轻松愉快自主的乐园。然而真正带给我强烈触动和深刻启示的是我在上《我的同学》一课,这节课使我受益非浅。
二、案例情景
[片断一]
我请了一位学生上台当模特,让学生观察他有什么特征。正当小家伙们唧唧喳喳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却在底下不时地说笑着,有一个竟然说:“胖得跟猪似的,哈哈!”我不禁生起气来:“我让你们观察是为了提高你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你们的绘画水平,可你们倒好!”顿时,几个调皮鬼马上低着头不响了,可还有一个男生却小声嘀咕着:“这有什么好观察的,天天看,天天见,不就和我长的差不多!”我听了,更生气了:“看了、熟悉了你就会画了吗?你能画出他的神韵他的特征吗?结果整节课,这几个男生都无精打采的,而其他同学也束手束脚,一点活力都没有了,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的。
[反思一]
课上完了,但我的心却轻松不起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我忽然想到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鹰的羽毛渐渐丰富了,第一次试飞它非常高兴,也有些害怕。于是有一只鸟冷冷地嘲笑它:“呸,你这样跌跌撞撞的,也能叫飞吗?忽而忽低,摇来晃去,像什么样子,真是丢了你们鹰家族的脸!”小鹰听了顿时脸红心跳,从此再也不敢大胆飞翔了。而我不就是那只嘲笑小鹰的鸟嘛!正是我的言行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想到这儿,我不禁汗颜。其实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创造。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于是,再一次上课时我改变了我的做法。
[片断二]
上课了,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画余帆同学。”大伙儿“唰”一下把头转向余帆的座位,不约而同地说:“人呢?”有的学生翘起了嘴说“人也没有我们怎么画?”我笑着说:“人被我藏起来了,谁来说说余帆的外貌特点。”学生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很多。那他的眼睛长得是什么样的呢?“不大不小。”“好像是双眼皮呢!”“……”可今天老师给他化过妆了,跟平时不一样了,你们猜他的眼睛会怎样呢?孩子们疑惑地说:“可能会更大一些吧?”“说不定像演员一样美了。”说完大伙大笑。我肯定地说:“有这可能。”“可能像冯巩一样细成一条线了。”孩子接着说:“嗯,有这可能”。“老师,他的眼睛会不会像熊猫一样肿肿的?”全班哄堂大笑。“下面,请同学们每人在纸上画两种不同的眼睛,看着谁画得与他的眼睛相似。”同学们迅速拿出纸和笔画了起来。很快,各种眼睛出来了,有的画了细小的,有的画了大而有神的,有的……各种各样,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还分别想象出鼻子、耳朵、嘴巴的样子,同学们正开心、轻松,自由自在地想象着、描绘着自己心中的余帆,我把门打开请出余帆同学,大伙儿一看都惊呆了。一位同学好奇地问:“怎么,他的脸是一张白纸呀?”原来我在余帆的脸上套上了一张白纸。
这时,余帆开口说:“同学们,我有一张善良的脸,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它会帮助我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我还有能闻到各种气味的鼻子,有一张擅长讲故事、主持节目的嘴,有一双专心致志听课的耳朵和一个21世纪高素质的脑袋,你们能把我画出来吗?”大家纷纷讲述着自己想象的脸,说得有滋有味,并且跃跃欲试,于是我因势利导:“现在请大家把刚才讲的各种各样的脸画出来。”在这堂课中,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的束手无策,他们大胆、率真、甜滋滋地动笔自由挥洒起来。
[反思二]
下课前,同学们拿着自己的作业兴高采烈地给我看。这些画构图新颖、造型各异、五彩缤纷,每一张都那么优秀、精彩,真让我难以相信。他们有的画了一张健康、文明的脸;有的画了一双明亮,读破万卷书的眼;有的画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还有的画了一个聪明智慧的头脑……我看着一幅幅出自学生之手的充满想象、洋溢着个性、蕴含着创造力和充分表达心中感想的头像,我被学生的成功感动了。
由此,我想到了美术课中要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我们的小鹰能自信健康地在天空中飞翔,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我们的美术课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允许和鼓大胆地,别出心裁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
所谓“自由”的含义里,既包括了游戏般的活泼,也包括了创造形式上的灵活性。自由的画画使学生感觉到轻松,感觉到是享受美,所以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应一改传统的死模式,而应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就如在第二次尝试画《我的同学》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明显提高,学生学得自觉,创造力得到很大的激发,教师教得灵活,有空间,能从静态的反串角色中体味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观察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动力。
二、美术课堂中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以开放的心理要求孩子。不强行规定他的想法,不限制他的才能,应标新立异,创新独立,独其慧眼,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的,以创造的思想面向一切。有的老师经常让学生临摹,而且要临摹的像;有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太死扳,不按要求的不仅拿不到好成绩,还要被批评;这些让学生画得很累,课堂上没有欢乐,没有活力。而今天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因此,在美术课中,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给学生“松绑”,才能让他们受到平等的教育。
三、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带着一种“自由”的评价手段去欣赏去激发他们的创造。
在我们的美术课中,评价标准并不是统一的,更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孩子,张扬他们的个性,保护他的创造力。当学生积极答问时,当他们大胆想象时,当提出怪诞可笑的想法时,我们都应对这一切给予鼓励和肯定。这都会在无形中激励着孩子健康成长。信任是让我们相信学生,并把这种信任落实到平时的言行中,使学生体会到我们对他的信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因此,我们在美术课中,只有带着欣赏的目光去“自由”评价学生,才是对学生的一种真正关爱。当然,给他们创设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不等于我们对学生作画可以放任自流,让我们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给孩子多一份自由创造的空间。
总之,通过这两节课所发生的事,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应具有爱心、童心,对学生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更不能妄加批评、指责,而应多鼓励、多创造机会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热情和自信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空间,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我们的学生才能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