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遵义播州供电局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线损涉及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供电环节出现电能损耗问题是无法规避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包含电网系统、用电系统、管理能力等,电力公司产生的线损情况也有差异,电能线损控制质量及力度也不一样。而电力行业始终处在改革阶段,对电网线损的控制也持续改进,以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电能线损控制效率,进而从总体上提高电力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其经济利益。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电力线损控制工作中常见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线损;问题分析;优化路径
1 电力线损控制常见的问题
1.1线损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一些电力企业在开展线损管理时,缺乏合理的线损管理组织结构,使得各部门在线损管理工作中只进行单一的统计、分析、计算以及预测,缺乏具体的线损管理解决方案,未能有效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加上电力企业各部门在横向沟通方面的不到位,使得电网改造与电网运行方式发生的相关改变无法真正落实到供售关系的改变,导致抄、核、收权与运行维护权之间存在不统一现象,同时电力企业各部门在横向沟通方面的不到位也使得电力企业无法落实专业间投资的互通,导致出现重复制造和投资现象。
1.2技术问题
对线损产生的影响由于有的电网建设时间很早,建设时的技术也相对落后,在电网规划时又存在部分不科学的地方,具有超半径供电、线径偏小等现象。因为线路上的荷载点布局比较分散,而造成线路的空间间距很长,用电荷载中心离配电变压器的距离较远,这类问题对理论线损的产生有巨大影响。除此之外,高耗能变压器与无功补偿安装不全面对电能损耗也有较大影响。
1.3电网系统存在无功补偿不足情况
当前,电力系统主要采取在变电站母线安装集中无功补偿装置和大容量配电变压器处,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方式进行补偿,分散性无功补偿成本比较高,促使分散式无功补偿在电力系统内未得到普遍使用。而且,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用电结构出现了一定变化,无功补偿不足,电力系统的功率因素降低,促使电力系统的无功损耗加大。如果电网内无功功率没有获得及时、高效的补偿,无功潮流在网上大量流动,将极大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固、安全与经济运营。
2 电力线损控制效率提升的路径
2.1健全组织结构和管理构架
组织结构的健全可以为电力线损控制提供支撑,也对减小电能损耗有显著作用。线损管理中应对各种任务提出较高要求,对不同岗位的线损管理责任进行明确,要全面突出组织管理优势。例如,日常新投异动和用电采集管控机制要及时完善,规范考核机制,对偷漏电行为应严厉打击,加大惩处力度,进而促使线损管理的顺利进行。
2.2强化线损理论计算的常规化,实行目标化管理
电力企业加强线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并降低企业的电能生产成本。在电力线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线损的理论计算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力线损管理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电网改造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因此现阶段的电网结构与传统的电网结构之间存在着非常大差异,电网结构也演变的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必须要能够定期对电力线损进行可靠的理论计算,同时需要对变化的电网结构进行电力线损的理论计算。通过科学、合理的电力线损理论计算,依据不同状况的电损变化,找出变化中存在的规律,这样就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达到降低电损的目的。
2.3严格抄表和计价收费管理工作
当前,许多抄表工作者为了省事省时,在实际抄表时采取是的估抄的方法,而该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力线损,出现短时期内的异常波动,对电力线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带来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每一个抄表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来开展工作,结合实际,对抄表、核查、电费核算以及电费收缴等工作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错抄、估抄问题的出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力企业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量和电费的核算工作中,以此来避免核算差值的出现。对于用电户而言,要严格遵守用电规范,拒绝窃电和违规用电。
2.4利用合理调节线路配变电压来降低电力损耗
如果在电网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本身负荷功率未发生变化的话,则其线路电流与线路电压之间是成反比的。因此,要想降低电网的负荷损耗,可以通过增大线路电压或者是减小线路电流的方式来实现。然而,对于配电系统的固定线损来说,固定电损与配变电系统电压的平方之间,是成正比的,因此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大电压,其固定电损值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所以,在开展电网改造升级工作时,要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采取针对性的配电电压升降策略,以此来提高电力线损管理效率。
2.5对于配电线路与配电变压器实施分区的承包控制体
合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合适的承包指标,使许多责任人在持续的工作后均可以完成目标。配电线路、配变台区线损管理承包机制较为繁琐,可以利用配电线路、配变台区监测数据,把实测信息和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结果相结合,明确线损管理的基准值,然后按照供电荷载的分散程度、供电半径大小、设备运行情况等具体情况,与管理参数相乘的结果用作承包指标。针对不同环境的台区和线路,根据集中度、设施的情况好坏、地理环境差别和供电半径等诸多条件,调节不同的管理参数。针对部分条件特别差的地方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节与差异分析。在线损管理指标及责任人均确定之后,就应当建立恰当的线损考核控制办法。此外,在电网设备新建或改造之后,应对相关的接线图、配电系统图、设备台账及对应的系统资料及时更新。防止由于未及时更新而产生的参数信息不真实、不完整,进而影响计量采录和线损计算结果.
2.6对计量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
老化失修的电能表,不仅无法进行准确的计量,其本身的电能损耗相对来说也非常的大,因此在提高线损管理工作效率时,也可以从电能表的更换入手。在开展大规模电网改造工作时,需要对一些老旧的计量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使用更加先进的智能电能表,与传统电能表相比,智能电能表的计量精准度、超载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高,智能电能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线损的降低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抄表。利用智能电能表进行集中化抄表管理时,能够有效避免漏抄和估抄问题的出现,能够大大提高抄表效率,对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2.7降低无功功率损耗,优化电力线损管理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当电流通过纯容性负载以及感性负载时,整个过程是不消耗功率的,因而被称为无功功率。对于无功功率而言,在整个输配电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提高线损管理工作效率时,还要能够做好降低无功功率的工作。在无功功率降低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无功补偿法,就是通过安装电容器组来降低电网功率因数,从而实现无功功率的降低。
2.8充分利用计量自动化中同期线损实用化平台,对线损异常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
供电所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对辖区内所有公变台区进行异常排查,台区线损异常率高影响供电所“同期线损”指标,导致电量流失,给供电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公司效益受损。台区线损异常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高损台区和负线损台区。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计量故障,互感器故障倍率问题、TTU故障问题、终端表计问题、集中器采集器问题。一是通过制定同期线损台区异常率目标值、挑战值,以一个供电所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开展异常处置,明确处置完成时间节点,收集异常原因及处置措施,异常案例全局共享。二是分清台区线损异常属于那个类型,台区线损异常类型有六类,1、设备问题(线路老化、低电压、三相负荷不平衡);2、档案错误:战、线、变、户不一致、系统互感器倍率与现场不一致,系统不同步等;3、计量故障,TTU故障、互感器故障、集中器故障、计量接线错误;4、用电检查,窃电、漏电、电能表反有功走字;5、终端户表问题,表计损坏、干扰不采集、0电压表计等;6、环境问题,外力破坏、日供电量小于10kW.h台区、线路通道问题等。确定主要影响台区异常的主要因素后对其进行详细分析,让影响台区异常的原因全部暴露出来,制定台区异常整改措施计划,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三是制定改善方案和处置措施,首先开展计量系统、营销系统、现场进行比对,确定数据是否一致。其次开展站、线、变、户一致性处置;第三是计量系统线损计算公式要正确。第四是开展现场异常处置,主要分为计量故障处置、用电检查、设备状态管控三方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线损作为评价供电企业运行情况的一项重大经济和技术指标,需要电力企业实施科学合理的降低电力线损的方法,加大力度实施电力线损的管理工作,提升现代化电力线路管理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最大化降低电力线损,稳定供电企业的运营。
参考文献:
[1]王九龙,刘转应.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177.
[2]曹凤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于线损管理的实施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1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