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分析 李海燕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7期   作者:李海燕
[导读] 摘要:对电力企业来说,改革势在必行。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巴彦淖尔电业局乌中旗供电分局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15300)
        摘要:对电力企业来说,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管理机制和营销服务策略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如何开拓市场,赢得客户的依赖和支持,是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对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数据环境下,电力营销管理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保证企业发展的持续性、科学性。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营销;管理创新
        导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应地,人们对供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保证企业实际经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真正做好电力营销工作。对于电力营销来说,电力营销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为电力营销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证。因此,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质量地重视程度,并通过相关大数据时代所具有的实际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效保障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地实际质量,保证电力营销工作的实际工作效果,有效保障电力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在大数据时代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1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意义所在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不断推广,电力企业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在信息时代,电力企业必须对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处理,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规律,从而提取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然而,随着各种信息对电力业务流程的覆盖越来越广,电力企业采集的数据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不仅需要采集和存储数据,而且需要利用相应的统计和量化数据不断挖掘信息的价值,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营销管理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也会因为大数据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将逐渐减少对经验的依赖,且更多的依靠信息数据分析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不断创新自身的营销管理模式、体系以及措施, 充分挖掘数据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价值,从而提高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创建出符合大数据时代的营销管理模式。
        2大数据时代与其对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大数据主要指的是具有下述特点地相关数据集合:(1)数量比较大;(2)类型相对比较复杂,一般来说,传统的数据库并不能够获取这些数据,也不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相关处理。对于大数据分析方式而言,其主要具有下述优点:(1)洞察力比较强;(2)决策力比较强;(3)过程优化能力强,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中,主要工作是在对现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处理后,获取相应的增值信息,实现对行业后续相关发展趋势的合理预测和分析,并进一步建立相应的科学数据模型,通过数据信息录入获得新的成果,为现实生活中行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参考。
        我国大数据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具有下述重要意义:首先,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营销管理工作水平;其次,其能够有效促进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最后,其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服务层次的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电力企业的下述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电力企业的智能化发展;(2)电力企业的具体操作;(3)电力企业的运营方面。在当前发展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力营销的表现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1)进行多个专业的融合,通过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支持能够更好地从电力生产以及服务等活动中提取出相关的数据信息,并进一步提炼融合积累,最终实现数据信息在业务管理平台上进行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形成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2)数据能够有效推动可视化发展的进程,通过对电力大数据的分析总结和概括,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图形的建立实现对数据的更好展示,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看到数据状态,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从而更加科学的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保证电气企业发展的科学性,保障企业运行的实际经济效益。
        3大数据下电力营销管理创新措施
        3.1实施线损精细化管理
        电力企业良好发展离不开线损控制机制的作用,在加大线损控制的条件下,有利于节约电能,进而提高企业经营利益。

通常来讲,企业需要结合电网运行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线损精细化管理体系。例如,部分企业以分区管理和电网分压为主,实施线损精细化管理,不仅从电压等级分析结果来进行电网线损的确定,还要加强区域电网的管理,以便实现预期线损控制效果。随着线损精细化管理观念在电力管理上的落实, 能有效提高电力营销质量。另外,线损统计结合电力营销信息可以准确掌握线损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线损管理措施。同时,电力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定的规范用电指导,保证电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达到降低线损的效果,从而提高电力营销的效率。比如,目前一些电力企业已经安排了专门的工作组,深入基层用户群,掌握用户与用户沟通用电特点,为用户提供一定的用电指导,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
        3.2 实现电力营销数字化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电力企业应逐步建立基于数据的电力营销体系,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真正实现营销管理与先进技术的结合。同时,要提高资金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利用计算机设备收集整理资金管理信息。在数据分类、处理、存储等环节,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能,注重细节管理。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数据分析能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电力营销管理的重点,营销管理人员应自觉使用管理软件完成相关工作,形成高效的工作模式, 充分发挥电力营销管理功能。总的来说, 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营销中的运用是一种必然趋势, 如微信、微博等营销平台的出现, 能有效提高企业电力销售效果, 是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3 优化电费回收机制
        运用电费回收机制, 有利于加强电力营销管理, 最大程度提高电力企业运营利益。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需要做好电费回收工作, 改变以往“先用电, 再交费”的经营模式, 以免由于电力用户信用程度差, 导致企业产生较大经济损失。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下, 需要及时转变电费征收工作模式, 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电力营销环境。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要加强用户预存电费意识, 严格按照合同来开展电力营销管理, 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重要措施。同时,要将成本保障机制融入电力营销,采取电费预存、质押留存等方式,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体来说,电费回收机制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为保证电力营销质量,必须充分掌握电力用户的信誉信息,选择优质用户,加强企业与用户的关系。运用新的电费回收机制,有利于企业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企业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3.4 实施电力抢修可视化管理模式
        只有充分反映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状态,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而可视化管理模式是帮助营销管理者对数据产生新的理解的有效途径。通过图形显示的方式,可以简单明了地表达复杂的数据细节,使管理者更方便快捷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即使在紧急情况下,营销经理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数据信息发现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管理电网。另外, 为了保障可视化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 电力企业还应该建立起基于电力强求平台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以此实现用户古战的即时分析和可视化的抢修调度。可视化管理作为现代电力企业智能化管理的标志之一, 其直接体现出了企业的服务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因此, 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抢修可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予以充分的重视, 将可视化停电管理系统与电缆客服系统连接起来, 通过在系统当中增设可视化管理模块、抢修指挥模块以及用户故障保障模块来完善电力抢修指挥平台。而大数据信息的汇总与统一管理能有效提升电力抢修的管理水平, 实现抢修数据的闭环管理和统一调配, 促使电力抢修能从被动走向主动, 促使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束语
        在从信息时代向大数据时代转变的过程中,对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国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面对这样的情况,进行模式的自主创新,及时认识,与时俱进,在此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和创新电力营销的模式和思维方法,并结合大数据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能源市场中发挥有效作用,确保电力工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赖丹萍.大数据下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分析[J].科技视界, 2017 (33) :151.
        [2] 王国英.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解析[J].环球市场, 2016 (36) :36.
        [3]范逸欣.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6 (8) :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