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李广林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李广林
[导读] 摘要:混凝土材料作为土木工程中的主要基本原材料之一,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它可以作为工程建筑的结构支撑,对于土木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身份证号码:45252719760909XXXX
        摘要:混凝土材料作为土木工程中的主要基本原材料之一,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它可以作为工程建筑的结构支撑,对于土木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故此,本文以土木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导致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建筑的质量水平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原材料,它的质量水平不仅会决定整个建筑的质量水平,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还会给日后的投入使用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土木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的减少混凝土的开裂现象,通过对有效、科学的施工技术的应用,确保混凝土结构稳定性。
        1.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1.1周边环境的温度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由于混凝土在配比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水分,但水分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蒸发或冻结现象,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天气因素进行提前的预测,在夏日炎热期间,应当尽量避免在午后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在冬日温度较低时,应当尽量避免在傍晚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工作,防止水分冻结;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异较大时,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极大的温度应力,温度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所以混凝土进行搅拌和配比过程中应该避免外界温差影响,条件允许时,可以在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增加适当的添加剂,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或冻结[1]。
        1.2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凝结硬化现象,施工人员为了保证硬化的质量,应当确保混凝土内部具有大约两成的水分。但是受天气影响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容易由于缺乏及时的养护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从而内部结构单元剧烈收缩,紧实度降低,降低工程的质量。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会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但是不同配比的混凝土需要不同类型的添加剂,施工人员如果缺乏足够的专业素质能力以及施工经验,将会选择错误的添加剂而导致混凝土的配比发生变化而不符合相应的标准[2]。
        2.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2.1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
        土木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施工的主要前提之一,对于设计人员而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施工环境的天气因素、交通情况以及地形地貌因素展开全面的调查,对于不同纬度的施工环境,要采取不同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制定出合适并且科学的混凝土配比方案。同时,在进行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对一些未知的因素进行提前的预测,可以根据仿真软件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模拟,并不断的优化和深化,改进设计方案,并提出具体的施工要求[3]。
        2.2科学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水化热控制力度直接决定了水泥材料的质量,对于土木工程施工企业来说,要根据专业经验,科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尽可能的从源头上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产生。在进行提前的物资采购工作中,物资采购人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资金投入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材料,例如实际土木工程中比较常见的矿渣水泥材料和硅酸盐水泥材料等等。本文以常见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原材料为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水化热应该保持在42.5℃-52.5℃范围内,这个范围保证了周边环境的温度差异比较小,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符合规定,减少出现大面积裂缝的概率。
        同时,水泥的使用量会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水化热现象,所以施工单位应该严格的控制水泥的使用量。

在进行实际的混凝土配比之前,应该进行多次的配合比实验,确保选出最符合本项目工程的混凝土配比,并且通过多次实验,适当的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从而整体的提升混凝土的施工强度。粉煤灰作为可以替代水泥的常见材料之一,可以得到小幅度的应用,施工人员可以控制粉煤灰的添加量为大约百分之二十,因为超过这个限度,将会降低混凝土的结构强度[4]。
        2.3加强结构的后期养护环节
        后期养护工作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投入使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的养护工作,养护人员可以在混凝土结构的表层设置补水软管或补水薄膜,且塑料薄膜的厚度不宜过大,在完成塑料薄膜的覆盖工作之后,可在最上层覆盖合适的保温草帘。如果选择补水软管,要保持软管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100mm,同时还要经过精细的测量,在每根软管上开设直径为5mm的小孔,并定期的在软管中通入水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热量快速散失。
        2.4严格控制施工温度
        由于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现场大多在野外,所以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环节,如果不能预测当天的天气状况,应该尽量的选择傍晚或早晨进行施工。在原材料的沙石堆砌厂,可以根据场地大小设置合适的遮阳棚,同时也可以采用湿麻袋对其进行覆盖,防止天气过于炎热或寒冷对于原材料的影响。同时在混凝土的拌合工作之前,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冷水对碎石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冲刷,减少混凝土原材料受天气温度影响而造成自身的应用限制。
        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天气情况,在混凝土的泵管外缠绕一层草袋,在草袋的内部灌入适当的冷水,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不仅如此,技术人员也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周边科学的设置温度传感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进行及时的降温或升温工作,通过对温度的调整,有效缩小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差,防止裂缝的出现[5]。
        2.5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环节不可急于求成,应当精细化,施工人员通常会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不能超过1.5米,同时,要保证第一层混凝土的浇筑过程结束,等到混凝土进入初凝阶段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这种分层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内部不出现较大的施工裂缝。
        2.6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施工环节
        在混凝土的振捣施工过程当中,建筑管理层需要根据实际责任分配,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管,严格控制振捣过程中的每一步流程,避免振捣不实以及漏振现象的发生。同时,施工人员应当集中注意力,防止各项振捣设备触碰到建筑模板与钢筋,从而有效的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施工人员通过细致的观察,当混凝土表层的气泡消失时,且出现泛浆情况时,就可以停止当前的振捣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土木工程整体的质量水平,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浇筑以及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监控每一步作业流程,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对于人才选拔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力与专业经验,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的土木工程行业水平,保证我国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斌,侯晓晶.关于铁路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农家参谋,2020(16):234.
        [2]高凌云.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183-184.
        [3]谢文光.土木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261-262.
        [4]包元荣.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14):37+40.
        [5]梅巧莎.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决策探索(中),2020(04):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