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时庄街道办事处 山东曲阜 273160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并且优化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必须展开现场调查,再针对不同的污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对策。通过完善目标责任,推进监督管理工作,在各项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努力促进现代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保护环境应与农业发展相协调,建立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本文具体分析了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对策分析;建议;研究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推进农业生产模式、供给结构的全面改革,应该确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多角度寻找农村环境危机,针对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运用有效的治理对策,更好地建设现代农村。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进行危机的有效控制,问题根源的深入调查,从中积累下丰富的治理经验,才能够真正促进农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特意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对策的总结。
1、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成效和问题
不同地区关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提出的措施不同,却都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符合实际,很不利于现代农业的长远规划,所以说,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很多企业加入到了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活动中,通过创建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农村地区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力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1]。某省还积极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在各种条件的大力支持下,秸秆综合利用成效非常显著。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进行中,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型项目的推广等均有了充足的资金投入,而且建设速度很快,环境整治效果尽如人意。但是,过去几十年中自然生态的恶化情况实在严重,现阶段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不断积累治理经验,未来形势不容乐观。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在系统性污染方面,一是耕地土壤和水污染未明显改善,二是养殖业污染治理尚未全面走上资源化利用的道路。其次,在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方面,一是畜禽规模化养殖、环保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导致面源污染控制难,二是缺乏适合农村面广分散的环境保护设施设备,三是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大多数不能正常运行。再次,在基层管理与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化肥和农药随意使用情况依然严重,二是秸秆焚烧时有发生,农膜残留久禁不止,三是农药和兽药包装等危险废弃物处置不规范,没有建立污染物的回收处理机制。最后,在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撑方面,一是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相关专利和研究成果明显偏少,二是化肥和农药减量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推进力度不够,三是种养循环和绿色生产全产业链系统控制技术研究滞后。
2、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2.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第一,完善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尽快出台农村污水、废气处理技术和排放地方标准,规范不同区域工艺技术参数和建设标准,明确不同养殖区位、养殖方式和养殖容量,确定监控内容和排放标准,严格推进养殖环保设施达标配套。制定农业生产投入品数量精准化的安全质量标准,对饲料中矿物元素严格限量,加强对企业质量监督和全程追溯。建立农村环保和污染治理专项督察机制,构建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质量监督和管理。第二,加强农村环保法规和制度建设。
强化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加大农村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条款,明确政府、企业、农业专合组织、农民个人的主体责任,尤其加强对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污染排放的处罚力度,严禁甲胺磷等剧毒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建立农村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及时解决农村环境纠纷。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制度建设。我们认为,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关停治理,不能“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相关政策要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养殖场搬迁的土地、资金等问题,以贴心服务和科学指导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2]。同时,禁养区划定要科学规范,如果养殖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不产生污染物排放、不造成环境污染的,不应纳入关停范围;环境污染治理也应该与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等国家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有机结合,不能顾此失彼。
2.2强化政策引导,强调协同推进
第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努力使化肥和农药由零增长升级到负增长,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和农膜回收再利用率,我们建议,提高有机肥补贴标准并逐步取代化肥补贴;加大对种养结合循环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病虫害生物和物理防治产品、可多次使用的加厚农膜和可降解农膜等应用的补贴力度;增加粪污处理、有机肥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购置补贴;实施饲料有机矿物元素专项补贴;支持化肥、农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专业处置、休耕轮作和耕地质量提升以及污染耕地修复等。第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对种养循环的沼气工程和沼气服务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农膜回收加工等公共服务组织和企业,在基础设施、土地资源、技术服务、税收金融、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切实抓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落地,明确责任主体、降低运行成本、加强人员培训和保障维护经费,提升运行实效;鼓励PPP等商业运行模式,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等农村主要环境污染治理。
2.3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效率效能
第一,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和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沼气工程要与种养循环配套建设。重点支持节能、低耗、高效、智能化操作等先进的设施设备,重点支持建设沼液还田管网及控制系统、肥水一体化与有机肥结合控制系统。偏远地区散养户和养殖专业户,由政府建设配套环保设施和输送管网,由专业服务公司定期清运、集中发酵制肥、管网送达种植地,有效解决养殖场到种植地“最后一公里”的输送问题[3]。第二,提高环保基础设施的效率效能。以资源利用和减排效果为目标,制定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相关标准,完善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站建设不能一刀切,建设规模要符合实际需求,工艺设施要适合不同区域。第三,继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维护生态环境、循环利用资源、传承民俗文化为基础,保持村庄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院落整洁与乡村绿化相匹配,强化村域规划,提升村民素质,加快“三建四改”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厨余垃圾、农副产物堆肥或沼气处理还田,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农户源头分类、乡保洁员二次分拣的收集模式,建立乡级再生资源回收站,以兑换、补贴等形式进行专业回收,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垃圾转运和处理成本。
结束语
总而言之,必须重视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不断地加强污染治理。要将环保实用技术的推广、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放在首位,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水平,最终形成健康的、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雪鸿.我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村建设,2019(24)133-134.
[2]高光玖.浅谈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J].农村科学实验,2018(31)79-80.
[3]王倩.四川省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环境保护对策[J].四川环境,2018(07)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