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钟发玲
[导读] 高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摘要:高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处于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调整教学方法,尽量多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学习发展铺就坦途。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学习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应局限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放不开手脚,习惯为学生包揽大部分探究任务,进而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为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对以往的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和创新。争取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1.课堂合理设疑,提升思维品质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深刻、全面地思考,才能做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有效运用,这也说明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依托。但是在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却是消极被动的,他们不会主动去思考,也不会主动提出质疑,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问题对激活学生思维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就要加强以问代讲,争取通过合理设疑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负数》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比如:天气预报截图、家庭收支账本等等,然后我提问道:“图片中出现的数字有什么特殊之处?”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出现的负数,于是我把这些负数标记出来,并引出“负数”、“正数”的概念。然后我继续提问:“天气预报中的20℃和-13℃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学生答道:“20℃是零上温度,-13℃是零下温度。”我追问道:“那么你能根据这一实例说一说负数的意义吗?”学生思考后答道:“负数应该是为了表示和正数相反意义的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有效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掌握。
        2.渗透数学思想,优化学习方法
        决定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在于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一直以来,很多教师总是过于追求教学成绩,所以把教学的着力点都放在了基础知识的灌输上,没有花费精力帮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进而影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而数学思想是对数学规律的一种概括,它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探索问题。

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我便在其中渗透类比和化归思想。首先,在学生对求圆柱体积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时,我提问道:“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那么你觉得可以将圆柱体积的问题转化成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答道:“我们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可是怎么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或正方体?”这时我便渗透类比思想:“圆和圆柱具有很多相似性,那么求圆面积和求圆柱体积的方法是否也相似呢?”这时学生便将圆和圆柱进行类比,之后顺利想到将圆柱割补拼接成长方体,借助长方体体积来求圆柱体积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新颖的学习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
        3.组织合作探究,丰富学习经验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要放开手脚,不能事事为学生代劳,否则只会使学生形成惰性思维。而且,传统形式的课堂过于严肃死板,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过多的拘束,没有思考和探究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妨创新教学思维,以小组合作探究代替传统的讲授模式。从而赋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使其大胆思考和探索,积极交流和讨论。以强化其学习效果,丰富其学习经验。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指导学生合理分组,并给各组下发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卡片和物体,然后我设置如下探究任务:
        (1)请测量你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
        (2)如果一个圆比较大,你如何计算它的周长?
        然后我让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开始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各组学生先是探讨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最终找出滚圆法和绳绕法,然后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圆形物体和圆形卡片的周长。而在探究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便将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结果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其直径,所得到的值基本都在3.1左右。而我则引出“圆周率”这个概念,让学生继续探究圆周长的求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入到课堂探究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技巧和学习经验这几个方面出发来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相关的技能和素质,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丘金寿.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70.
        [2]张思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