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宝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李德宝
[导读] 一项施工项目的建设,需要经过设计、施工、验收等几个关键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现场管理的质量,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有重要的保证意义。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各项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要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科学运用现场施工管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筑施工总体质量水平才能得到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1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提升工程质量
        一项施工项目的建设,需要经过设计、施工、验收等几个关键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现场管理的质量,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有重要的保证意义。现场管理是质量监督权和管理监督权的结合使用,对提升工程综合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建筑管理方式的发展,监理制度、责任制度也相应的建立,对此,相关管理工作应高效应用科学管理模式,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1.2提升工程效率
        在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中,时间资源也变得愈加宝贵。建筑工程的按时完工交付,对于工程建筑总价值的有效发挥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建筑单位应科学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控制,促使其时间成本以及经济成本都能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3提升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建设是耗费庞大的过程,对其经济成本以及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建筑技术进行严格的把关,促进其的质量得到可靠保障,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最优化使用建筑材料都有着重要意义。
        1.4提升安全保障
        建筑工程技术有着复杂的作业环境,其中的危险因素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避,才能使相关的施工的安全问题得到切实保障。因此,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现场管理工作,促进安全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2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施工技术
        2.1强化地基施工技术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基础环节,如果遇到空心地基或者软土地基,那么将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承载能力,使建筑物不够稳定。为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勘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清晰的了解,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对于工程的地基处理给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满足工程项目对于地基施工的要求,提高建筑工程的承载能力,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其施工难度非常大,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讨论,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例如化学法、强行法、置换法等,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土层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从而确定有效的处理措施。例如,如果是比较疏松的土层可以选择置换法,在置换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固定,这样就能够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选择地基处理措施,应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2.2沉管灌注桩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锤击的方法,将钢管沉入土壤内,在钢管内灌注混凝土,在钢管拔出的同时就能够形成桩,这就是沉管灌注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项施工技术都有其明确的优势,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缺点。使用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其优势是使用过程中其施工速度非常快,并且操作非常简便,能够有效节约施工企业的成本;其缺点是在打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断桩的情况,并且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够高,为此在打桩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拔管速度的控制。
        2.3接地处理施工技术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建筑工程,人们的工作场所、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居住地区都需要建筑工程,为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对建筑工程的电器进行接地设计,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实用性能。

在对电气进行接地设计时,需要针对建筑工程内的居民以及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虑,针对建筑工程的实际用电需求选择电气设备,因此进行接地处理需要合理的处理措施。首先,为了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性能,保证电气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技术人员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接地处理。其次,对电气设备进行接地处理,能够极大程度地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遇到雷雨天气,可以将雷电引到地面,能够防止建筑物以及建筑物内的居民遭受雷击的危险,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3建筑施工现场所必须的管理措施
        3.1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第一,完善工程的责任制度。建筑工程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施工体系,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则会引起相关的连带效应,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将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不仅能够在发现问题时进行有效追责,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施工人员提升其自身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第二,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从我国的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来看,大部分施工单位仍按照以往经验与施工传统来进行现场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的施工图纸是经过专业人员严格测算以及现场考察来绘制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相关工程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以及工程操作规范来进行施工,进而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与工程安全。
        3.2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
        第一,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我国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且不具备专业的机械设备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所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人员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人员的管理素质需要定期组织安全以及施工技术培训,进而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并不断深化自身施工技能,提高自身施工效率,以此来促进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第二,建立全面的考评激励制度。工程负责人员要想实现高效的人员管理,需要在落实个人责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激励制度,以此来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其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进而确保整体施工质量,为建筑企业塑造更好的口碑,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3.3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
        首先,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对材料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与保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安全与最终建筑物的质量,所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材料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材料的监管工作,确保材料的安全使用。其次,完善材料的领用流程。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材料的验收、入库、储存、领用等流程进行严格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严格监管好材料整体情况与质量。最后,要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由于建筑施工中所应用的材料较多,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以此来确保能够详细检查每一种材料的质量,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建筑工程方面,目前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可是也正是这些问题,才指明了下一步的前进方向和前进的趋势,如同灯塔一般指明着前进的道路。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活安全,倘若建筑工程方面出现问题,势必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综合全面地进行技术施工以及现场管理,针对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培训以及适时的考核,才能够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坚.浅析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S1):42-43+47.
        [2]权威.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要点[J].工程建设,2017,49(04):79-80+82.
        [3]李飞.关于建筑工程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的研究[J].门窗,2016(12):40+42.
        [4]吴覃雄.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6(36):10-11.
        [5]孙亮.浅析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J].江西建材,2015(15):262-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