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项目年运行费和经济效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计算运行成本和总成本费用,测算工程成本水价,分析灌区用水户的可承受能力。综合考虑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水价现状等因素,推荐灌区运行水价为0.39元/m3,灌区工程为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工程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
关键词:水价;可承受能力;资金筹措
1 工程概况
某灌区开发任务为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并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创造条件。灌区灌溉供水范围包括两个县市。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0.0万亩,其中改善灌溉面积39.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7.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3.3万亩。
灌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和改扩建水库4座、新建和改建灌溉输水骨干渠道/管道144.7km、新建乡镇供水管道29.3km、新建泵站4座、配套田间工程40万亩。
工程建成后,与灌区已有工程联合调度,至设计水平年2035年灌区总供水量36637万m3,骨干工程末端总供水量32200万m3。灌区水源点与骨干工程末端水量见表1。
表1 灌区水源点与骨干工程末端供水量 单位:万m3
2 财务费用估算
2.1 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概算投资估算成果,灌区新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为344810万元,其中灌区骨干工程总投资299856万元,田间配套工程总投资44954万元。经统计,灌区已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按127896万元计算。
2.2 年运行费
灌区工程(包括已建和新建工程)年运行费包括工程维护费、管理费、抽水电费、水资源费。
(1)新建工程年运行费
1)工程维护费:包括修理费、材料费、燃料即动力费等与工程修理维护有关的成本费用。按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占地淹没补偿费用)1.05%计取,为2582万元;
2)管理费:包括职工薪酬、其他费用等与工程管理有关的费用。按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占地淹没补偿费用)0.6%计取,为1475万元;
3)抽水电费:年抽水用电1616.2万kW.h,抽水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生活抽水电费按现状电费0.44元/kW?h计取,农业灌溉抽水电费按现状电费0.28元/kW?h计取,年抽水电费为461万元;
4)水资源费:按相关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规定:农业灌溉供水不收取水资源费,生活供水以取水量为计算基数按0.15元/m3计取,生活总供水量109万m3,水资源费为16万元。
经计算,新建工程年运行费为4535万元。
(2)已建工程年运行费
已建工程主要包括水库、渠道、泵站、管道等工程。根据灌区内各项费用调查统计结果,已建灌溉骨干工程总年运行费为3167万元,其中职工薪酬1790万元,占年运行费的57%,考虑未来职工薪酬提高、物价上涨等因素,年运行费取整按3500万元计算。
综上所述,灌区工程总年运行费为8035万元,其中新建工程年运行费4535万元,已建工程年运行费3500万元。
3 国民经济评价
3.1 主要依据
灌区工程国民经济评价计算期取54年,其中建设期4年,运行期50年。基准年定在工程开工的第一年初。社会折现率取6%[1]。
3.2 费用
(1)新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
灌区新建工程(包含灌区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静态总投资为344810万元,扣除转移支付,即土地占用税和施工税金,国民经济评价中固定资产投资扣除内部转移为323687万元。
(2)新建工程年运行费
年运行费指工程运行期每年所需支出的全部运行管理费用。年运行费估算采用要素成本法,按生产要素分项进行估算。国民经济评价年运行费包括灌区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的年运行费,年运行费参考费用估算中年运行费用计列,达产年新建工程经济年运行费用合计为4912万元。
(3)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为491万元。
(4)更新改造费用
更新改造费用为25011万元。
3.3 效益
灌区新建工程的效益主要包括灌溉、供水两方面产生的效益。
(1)灌溉效益
灌区农田灌溉面积60.0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13.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7.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9.0万亩。对充分灌溉农作物亩产量、新增和恢复灌面无工程灌溉亩产量、改善灌面无本工程灌溉亩产量及作物单价进行调查。
灌溉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按有无项目对比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可获得的总增产值乘以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方法,分别计算各作物在各灌片改善、恢复和新增的效益后合计。经计算,达产后工程受益范围内各灌片农业灌溉效益共33669万元。
(2)生活供水效益
生活进水厂断面新增供水量100.3万m3。生活供水效益计算采用影子水价法,进水厂断面水价暂按2.0元/m3计取,生活供水效益为201万元。
3.4 评价指标
采用上述费用和效益计算经济评价指标。经分析计算,本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7.66%,大于社会折现率6%;经济净现值75369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1.2,大于1。因此,本工程经济可行。
4 财务评价
4.1 费用分摊
费用分摊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分摊和总成本费用分摊。
本次成本水价计算断面选取斗口及水厂,灌区新建骨干工程总投资299856万元,已建骨干工程总投资127896万元。水库工程根据供水量和保证率进行分摊,渠道、管道、泵站和隧洞根据流量进行分摊[2]。经计算,新建骨干工程生活供水分摊投资21057万元,农业灌溉分摊投资278799万元;已建骨干工程生活供水分摊投资13078万元,农业灌溉分摊投资114818万元。
总成本费用由折旧费和年运行费组成。新建工程的折旧费按直线法折旧,综合折旧率取2%,折旧费为5997万元。已建工程折旧费主要考虑2000年后建成工程的折旧费,折旧同新建工程,折旧费为2558万元。年运行费包括工程维护费、管理费、抽水电费、水资源费,灌区新建工程年运行费为4535万元,已建灌溉骨干工程年运行费为3500万元。
本阶段新建工程总成本费用按照灌溉与供水投资分摊比例进行分摊。已建灌溉骨干工程年运行费用按调查统计结果,不需要分摊,折旧费按农业灌溉分摊投资计算折旧费用。费用分摊计算成果见表2。
表2 灌区工程总成本费用分摊 单位:万元

.
4.2 水价分析及资金筹措方案
(1)现状水价
根据调查,灌区现状粮食作物0.10元/m3,经济作物0.15元/m3~0.20元/m3。现状高效农业用水水价不等,个别高效农业园区灌溉水价在1.8元/m3左右。
现状城镇生活用水水价为3.10元/m3,现状农村生活用水水价大部分在1~3元/m3。
(2)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1)农业灌溉可承受水价测算
2013年8月14日财政部办公厅以及水利部办公厅联合颁发“财办农[2013]60号文-关于印发《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和下达资金补助指标的通知”中以水费占亩均产值的比例或占亩均纯收益的比例为依据(水费占农业产值5%-8%)作为农民水费承受能力的测算标准。
根据估算,有水灌溉后年亩均综合产值在15842元/亩左右,经计算,农民水费承受能力为792元/亩~1267元/亩,年每亩农田综合用水定额约339 m3/亩,经计算,骨干工程末端可承受水价为2.06元/m3~3.29元/m3。
2)城镇生活可承受水价测算
现状灌区内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089元,考虑经济基数的提高,2017年~2035年受水区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拟定为2%,根据预测,2035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371元。居民生活用水的经济承受能力水价按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1%初步估算[3],可承受水费为444元/人·年。设计水平年2035年,灌区城镇生活人均年净用水量36.5m3,估算2035年可承受单方水价为12.2元/m3,扣除水厂运行成本、配水管网费用、污水处理费及少量利润,则骨干工程末端城镇居民经济上可承受水价为9.7元/m3。
3)农村生活可承受水价测算
现状灌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08元,2017年~2035年受水区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拟定为2%,根据预测,203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58元。
农村生活用水的经济承受能力水价按水费支出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初步估算,灌区农村生活可承受水费为166元/人·年。设计水平年2035年,灌区农村生活人均年净用水量27.4m3,估算2035年可承受单方水价为6.0元/m3,扣除水厂运行成本、配水管网费用、污水处理费及少量利润,则骨干工程末端农村居民经济上可承受水价为5.0元/m3。
(3) 成本水价测算
年运行费和总成本费用除以供水量即为运行成本水价和总成本水价。生活成本水价根据生活新增供水量测算,农业成本水价根据灌区农业总供水量进行测算。经计算,本工程向生活供水的运行成本为3.24元/m3,总成本为7.44元/m3,农业灌溉的运行成本为0.39元/m3、总成本为0.79元/m3。
(4) 资金筹措方案
灌区工程为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工程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
4.3 财务初步评价
灌区以灌溉为主,属于公益性的水利工程,目前政府部门已颁布文件规定的灌溉水价粮食作物0.1元/m3,经济作物0.15~0.20元/m3,实际所收灌溉水价高效作物最高可达到1.8元/m3。灌区建成后,灌溉面积增大,灌溉保证率提高,亩均收入可大幅增加,可承受水价相应提高。为保证灌区正常运行,推荐灌溉水价为0.39元/m3,在现有文件规定的水价上有所提高。可基本维持灌区工程正常运行。
5 结论
灌区工程国民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中,经济内部收益率为7.66%,大于社会折现率6%;经济净现值75369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1.2,大于1。项目经济可行。
灌区建成后,灌溉面积增大,灌溉保证率提高,亩均收入可大幅增加,可承受水价相应提高。为保证灌区正常运行,推荐灌溉水价为0.39元/m3,在现有文件规定的水价上有所提高。可基本维持灌区工程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S].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