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超前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彭雪峰 李福健
[导读] 在道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超前支护施工将会影响到整个隧道工程的优劣。
        摘要:在道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超前支护施工将会影响到整个隧道工程的优劣。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道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施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并且对超前支护导向墙施工、搭设作业平台、钻孔的施工清理与检验、管棚、钢管与注浆的相关施工等具体技术进行研究,希望促进超前支护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关键词:道路隧道工程;超前支护施工技术;地质勘察

        引言:隧道施工在道路工程中较为常见,而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要想促进道路隧道工程顺利开展,提升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就必须加强对超前支护技术的分析管理。在正式施工以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超前支护技术的准备工作,进行地质勘察与力学模型建立,提高施工质量,不断提升相关技术的应用水平。
1.道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施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
1.1进行地质勘察工作
        我国实际的道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实施超前支护技术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地区进行细致地勘探,明确施工的需要,对所需相关技术条件、方案及各类参数进行确定,完善施工流程[1]。地质勘察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施工地区土质的分析,确保土质符合道路隧道的施工要求;其次探查该区域的土质结构,避免因结构问题导致隧道稳定性受到影响而引发塌方事故。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土质较为松散的区域埋段长度需超过1000m,而且要保证断面的宽度。最后,加强对围岩稳定性的勘察,提升工程质量,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1.2建立科学的力学模型
        在地质勘察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加强对工程承力系统的研究。建立力学模型,将相关因素落实到模型上以确立系统的稳定程度。对围岩中水资源的抽取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提升整个承力系统的工作性能。在插入各类钢管以后,道路隧道的各个力学参数会发生改变,建立力学模型有助于加强对参数改变之后的严格分析,从而避免在后续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各类支护系统二次衬砌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整个道路隧道工程的承力水平。
1.3加强对施工方案的配置与研究
        同时还要加强施工方案的准备工作,确保相关的机械设备符合施工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实际勘测的情况,将科学的工具设备投入使用。确定明洞的挖掘位置,促进施工操作平台的建立。最后确认各类材料的使用方式和进场时间,做好相关的校验工作,确保各类材料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挥其特性,可以满足实际过程中的施工需求,提升道路隧道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增强承力结构的支撑作用,以促进工程安全系数的不断提升。
2.道路隧道工程施工中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具体实施
2.1对超前支护的导向墙进行施工
        常见情况下,一般会采用混凝土护拱的施工方法对道路隧道超前支护的导向墙进行施工操作,主要的施工流程有四个方面。第一,施工人员需要保证在隧道明洞衬砌外设置套拱的位置超过轮廓线,并且要跟道路隧道洞口的仰坡面紧密结合。第二,在材料的选择上,施工单位需要注意环向支撑,可以选择工字钢拱架来确保套拱内侧设置的合理性。第三,为保证导向管的对外插脚可以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可以将钢管焊接到拱架上。第四,在导向墙立模的施工过程中,用拼装的方式进行木模板拼装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2搭设施工作业平台
        在搭建钻机施工作业平台的过程中,对于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要求较高,针对相关技术的环节、顺序和工艺都有具体的要求。

对施工平台进行安装时,从上至下的脚管需要按照先两侧后中间的方式进行施工,以促进施工作业平台搭建的顺利进行,为接下来的工程环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外,施工人员在连接脚手管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脚手管连接点之间的牢固程度,避免出现相关的安全隐患以及降低钻机作业平台搭建的效率与质量,推动实际工程中的顺利进行。
2.3钻孔的施工清理与检验
        钻孔工程对施工的技术具备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钻孔施工操作大多数情况下应用的设备都是潜水钻机钻孔。在实际的钻孔过孔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钻孔角度的测量与检验,同时用斜仪对检测结果进行观测。还需要加强对钻轴位置的检查,最大程度地增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发现偏差要注意及时改正。平时对钻孔的清理与检测也非常关键,钻孔的设计质量和实际深度需要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的施工要求,以提升工程的效率与质量,为接下来的管棚安装工作创造条件。
2.4管棚与钢管的相关施工
        热轧无缝钢管是目前为止制作管棚的最常见的材料,施工单位需要准备直径为108mm的热轧无缝钢管并且对管壁进行打孔工作。钻孔的直径应保持在12mm,钻孔之间的距离完为15mm,并且施工单位还需要预留出不需要打孔的位置,进而提升工程的稳定性。另外,在对顶入钢管进行操作时,施工单位可以选择人工操作和机械操作两种形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使用长度为15cm的丝扣连接钢管,且钢管的结构需要尽量错开一些,距离保持在1m以上,以保证施工的有效性。
2.5注浆施工
        在完成管棚的制作和钢管的顶入工程以后,施工单位就可以进行注浆的工作。机械注浆可以大大增加工程的稳定性,因此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工作人员需要将实现配置好的水泥砂浆导入之前打好的钻孔中,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操作当中,在注入砂浆之前需要先进行注浆试验,以确保注浆的压力大于2MPa。只有压力条件符合注浆工程的具体要求才可以有效促进整体工程的平稳运行。
2.6排水工程
        在道路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排水工作的推进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促进土层排水,可以在衬砌和喷锚层之间设立专门的防水卷材,这样可以有效将土层中的水引入建成的排水沟内。在排水沟的外部设置盲沟,并与喷锚层相固定,与防水卷材相互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2]。防水卷材之间需要设置衬背面,对于排水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工程中的混凝土也需要达到相关的要求,防渗指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要求工程中混凝土的防渗能力须达到S8级别,施工单位在确定防渗混凝土指数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2.7隧道洞口的施工应用
        道路隧道洞口的施工是使用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典型案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单位会采用较为先进的支护技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土石方施工。洞口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排水的工作。在完善开挖方案之前,工作人员要利用相关仪器设备对工程地点的土质结构进行探测已确定围岩的土质符合施工的要求。与此同时,施工现场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隧道洞口施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
结论:综上所述,超前支护作用在道路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相关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不断加强对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扩大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从而不断提升我国道路隧道工程的质量,促进整体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隧道断层破碎带超前支护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38-41.
[2]苏楠.道路隧道工程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2):29+31
作者简介:彭雪峰(1991.0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南省新邵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隧道施工、爆破施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