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池学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池学银
[导读]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为建设道路桥梁与桥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道路桥梁非常容易出现路基路面沉降,引发桥头跳车、不均匀沉降、搭板断裂等严重的问题,甚至还造成道路桥梁、桥梁的坍塌,存在巨大的质量及安全隐患。因此,为了有效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就必须要对道路桥梁建设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对沉降机理、施工要点等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力度,避免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本文就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
        引言
        道路桥梁承担着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职责,其工程质量对城市经济甚至人身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从已投入运营的道路桥梁中,搭板断裂和沉降沉降不均匀等情况常有发生,难以保障道性能。因此,应进一步提升道路桥梁的的施工质量,加大对道路桥梁工程沉降路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促进工程健康发展。
        1导致道路桥梁沉降的原因
        1.1沉降结构不合理
        如果道路桥梁的桥头搭板的沉降结构设计不规范、不合理,非常容易引发沉降现象。在桥头搭板施工中没有实施横向间设置拉杆、纵向间锚栓技术,导致搭板出现竖向滑落现象,引发桥头凹陷。施工人员对横向拉杆与锚栓位置的一致性不重视,在长时间垂直状态中搭板出现损坏情况。通常情况下,在桥头搭板处都要设计有效的弹性支撑,如果忽略了弹性支撑设计,将导致沉降结构设计不规范、不合理。
        1.2填料选择不科学
        在路桥沉降段施工中,需要向沉降段填入填料使路基平整,在填料类型的选择上多种多样,有常规黏性土和高性能黏性土等。通常情况下,路桥施工单位使用常规黏性土的频率较高,此种材料虽然在性能方面可满足施工要求,但美中不足的是自重较大,长期受较大的荷载压力影响,容易在沉降段压实,使该段出现不均匀情况。
        1.3技术交底不足
        在施工前,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全面技术交底工作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技术交底,可以让施工人员规范地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实际施工中对施工重点、难点、复杂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加以重视,规范施工,避免桥头搭板位置出现质量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都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施工人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桥头搭板处的质量安全风险,降低了整体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1.4地基处置不标准
        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土基施工操作中,操作不规范。钻孔深度与钻孔数量不符合施工标准,未能及时发现软土地基或确定其范围或深度,直接影响后期具体施工操作,造成施工损失。同时,如若所计算的工程参数与软基实际情况不匹配,同样会影响工程质量。
        2路桥工程沉降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2.1搭板施工技术
        在搭板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坡度数值对搭板长度进行设计,在通车过程中搭板能够承担一定碾压力度,预防沉降产生。虽然此种方式较为简便,但并非全部路桥工程均适合,在沉降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效果方面也有所区别,例如,对于一些车流量较大、碾压力较强的路段进行搭板设置,不但无法解决跳车情况,还可能因底部不够敦实使搭板折断,进而影响路面质量,出现裂缝、磨损等情况。当路桥交叉处出现沉降现象时,便会出现局部下沉。对此,工作人员应立足于实际情况,根据沉降段程度进行搭板设计,以免出现设计和施工不相符等情况。在搭板宽度设计中,应保证搭板与桥面宽度一致,以免在通车时出现安全问题,最好使搭板边缘线与缘石边缘之间预留0.5m距离,在搭板设计时,设计者还要考虑到搭板与桥台配筋的关系,以此来保障搭板设计科学性,使沉降段对车辆通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2.2路桥路基施工技术
        在路基施工阶段,如果为软土路基,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平铺土工艺对浅层软土路基进行有效的处理,有效降低桥台和路堤之间的沉降情况。另外,也可以适当减少回填材料的用量,或增强土体强度的方式对厚度较大的软土路基进行处理。如果在沟壑地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如果土质的含水量较大,且空隙较大,可以采用后续黏土层换土的方式予以处理。在完成黏土层挖掘之后,可以在翻晒的过程中预留出相应的空间完成回填,在此基础上,使用石灰土进行填充,同时也要增强其密实程度,如此可以使路基的强度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对路基路面的沉降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2.3基底施工技术
        为有效避免后期沉降路段出现沉降现象,应从根源上控制路基的质量,并重视基底的处理。在路基基底施工中为保证其稳定性,应选用遇到雨水不易受到瓦解的碎石料,并采用分层填筑施工技术。同时,填筑过程中,单层填筑的厚度范围应控制在50cm左右,碎石料直径范围在30cm左右,且沿横向水平填筑路基,保证所填石料基底层厚度超过50cm。工程完工后,应根据填石路基标准对填基底层的质量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标准的基底沉降范围应在5mm以内,如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则需再次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2.4压实与排水施工技术
        在桥台施工完毕后,便开始路堤施工,施工重难点在于压实方式、强度方面,应与桥台碾压施工方式相符合,还要注意路堤于桥台相交处的连接点加固,并在填实和碾压中保持一致。在排水方面,路桥沉降工程施工中很容易遇到阴雨天气,使施工现场水量增加,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或者降雨量较多之处,更要做好排水工作,以免使工地的雨水累积,对桥梁填土结构进行浸泡,使路基坍塌概率增加,出现路面损坏等情况,使整体工程质量受到不良影响。此外,在施工中还应参考当地的地下水位,将路基适当的提高,以此避免被雨水浸泡。
        3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防护措施
        3.1施工方案科学合理
        从实际意义上而言,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保证施工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仔细的考察,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经过多角度的综合分析与考虑之后,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在进行路基路面加固过程中,如果采用换填法,尽管能够提高路基结构的强度,但是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势必会增加施工成本,因而需要对施工方式进行重新考虑。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根据遇到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的变更和调整,不能死板。如果地质情况过于复杂,可以采取分段施工的模式,如此可以在保证施工效果和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
        3.2充分做好技术交底
        在道路桥梁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全面的技术交底,特别是对沉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相关解决策略等进行交底,让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质量意识,对施工材料、施工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搭板、路基等方面的具体施工环节中,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保证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要做好安全交底工作,为现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采取相关的安全教育措施,让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意识,不断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
        结语
        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重视沉降路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应充分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特点以及特征合理安排工程布局,对沉降路段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保障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与此同时,道路桥梁的养护也是有效防止出现沉降路段的有效举措,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坚.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J].居业,2019.
        [2]王强.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3).
        [3]徐建双.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0):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