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静疗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黄晓丹
[导读] 探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护理中应用静疗小组指导下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护理中应用静疗小组指导下的护理效果。方法 抽选78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时运用数字标注法,各3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静疗小组指导下的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护理态度及护理技巧评分均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立静疗小组,可对护理人员PICC置管操作流程行有效规范,强化其置管技巧,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践。
        【关键词】PICC置管;肿瘤化疗;静疗小组;常规护理
        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置入外周静脉,可预防反复穿刺,对患者完整的血管进行有效保护,适用于需长时间静脉补液患者。由于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具备较强的PICC置管核心技术与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导致患者健康知晓率较低,不断引发阻塞导管、静脉炎等不良事件。静疗小组的目标为“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医院静脉治疗效果”,可促使医院静疗管理制度逐渐优化,增强护理人员静疗核心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次试验围绕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护理中应用静疗小组指导下的护理效果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78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时运用数字标注法,各39例。对照组中男患20例、女患19例,年龄段48-72岁,平均(60.47±2.18)岁;观察组中男患21例、女患18例,年龄段47-71岁,平均(59.85±2.49)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实施一系列基础护理。
        观察组:于静疗小组指导下行护理干预。首先,创建静疗小组。小组组长由具备丰富经验,娴熟穿刺技术,取得PICC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担任,与科室实际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监督机制。其次,组织培训。由责任护士通过媒体播放、专家讲坛、书面讲解等方式组织培训PICC置管理论,相关内容包括PICC适用证、基本要求、穿刺特征、常见并发症及针对性措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第三,规范操作流程。依据导管刺激性小、口径小的原则进行导管选择,并坚持血管管径清晰、粗、直的原则进行血管选择,叮嘱患者穿刺时呈半卧位,保证成功穿刺。定期更换肝素帽、敷贴、输液器,定期消毒穿刺部位。第四,处理并发症。按照操作流程置管,选择适当的导管及血管,通过娴熟的技术行轻柔操作,保证成功穿刺,并及时调整滴注速度,保持通气性良好、有弹性的敷料,叮嘱患者尽可能对置管位置进行固定,在静脉炎发生后,通过擦涂软膏、毛巾热敷等形式,做好针对性处理。第五,创建健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练习操作,评估护理人员PICC置管操作,对错误操作加以纠正,辅助护理人员掌握穿刺方法,定期行理论、操作考核,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护理满意度评估表》对78例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共分为4个指标,单指标25分,包括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护理态度及护理技巧,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效果呈正比[1]。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整理均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用[n(%)]描述,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描述,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78例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比对照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护理态度及护理技巧评分均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PICC操作具有便捷、简单的优势,可预后反复穿刺对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且需长时间行置管留置,防止药物刺激血管,其首选治疗手段为需长时间补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室中。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较大的输液量,且护士少,患者多,会限制于参加培训的频率及临床护理经验,很多护理人员缺乏规范性PICC操作,以至于无法成功行一次性穿刺,导致增加发生阻塞导管、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概率,增加患者痛苦,引发不良医患纠纷。本研究静疗小组由具备扎实静脉注射理论知识,专业PICC置管技术的护理人员组成,通过全方面培训护理人员,增强其专业水平[2]。静疗小组具备完善的考核和监督制度,通过不同形式展开实际操作练习和考核机制,并采用激励、奖惩等手段,促使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工作,促进PICC临床推广。不仅如此,静疗小组还创建了完善的提升机制,若护理人员考核未合格,应行单独指导,对PICC操作失误情况行有效分析,增强培训,采用有效模式,强化护理人员核心技术,保证护理质量[3]。本次试验主要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与静疗小组指导下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组间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护理态度及护理技巧评分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均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静疗小组指导下行护理干预,可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患者发生感染。
        总而言之,成立静疗小组,可对护理人员PICC置管操作流程行有效规范,强化其置管技巧,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硕, 艾敬, 王红燕. 奥瑞姆自护理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并发症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18, 17(3):115-116.
[2]王新娟, 郭杰. 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 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5):594-597.
[3]张旭东, 杨小丹.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中的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21(15):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