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姬永艳
[导读] 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04月--2020年04月本院血透室接收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之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集束化护理),每个小组分别40例。结果:研究组内瘘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且内瘘针滑脱、渗血几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血透室中加强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敏感指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血透室;内瘘针穿刺;内瘘针滑脱;内瘘针渗血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集束化护理,主要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有计划的干预,进而针对性解决临床护理难题,让患者获得最优服务以及良好的结局,同时还能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故而备受临床青睐[1]。鉴于此,本研究特此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希望能够降低患者护理风险,提高患者血透护理质量。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80例血液透析患者于2018年04月--2020年04月纳入。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每个小组分别40例。研究组包括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年龄33-78岁,均龄(49.6±12.3)岁;常规组包括20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31-78岁,均龄(49.5±12.2)岁。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40例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40例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即(1)创建讨论小组,明确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内瘘针滑脱、渗血以及穿刺不成功的原因,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保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而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循证医学支持。(2)护理敏感指标集束化护理:①内瘘针滑脱:正确评估内瘘针滑脱风险,重点观察高危评分者;温馨提示牌悬挂于高危者床头,正确应用保护罩;观察患者神志意识,适当保护性约束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的患者,安排家属在一旁陪护;预防重力脱针,可予以血管钳+6条胶布桥式法予以妥善固定,保证胶布长度、粘性适宜;保证血管通路安全,操作时禁止牵拉;将预防脱针的技巧、注意要点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一旦内瘘针滑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反馈。②内瘘渗血:钝针合并扣眼法穿刺,若患者条件欠佳,可考虑绳梯式穿刺;成功穿刺后,向内拉近枕头两侧皮肤,覆盖创可贴;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禁止对针头位置反复调整,以免创伤扩大;若穿刺时渗血,按压局部并利用胶布妥善固定;每30min观察1次患者局部穿刺点的变化;以患者具体病情合理应用抗凝剂;一旦内瘘针渗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③内瘘针穿刺: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情况、血管弹性,明确进针角度、方向;要求血管弹性好、粗直,规避静脉瓣、关节;吻合口与动脉穿刺点相距>3cm,动静脉穿刺点相距>8cm;若局部血肿可覆盖冰袋24h,再热敷,予以喜辽妥涂抹;若患者血管条件欠佳,先热敷穿刺点15min,促使血管扩张,增加血管充盈度,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钝针合并扣眼穿刺,或绳梯式穿刺;新护士通过培训且考核合格之后,方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穿刺;将内瘘保护技巧详细告知于患者;一旦内瘘针穿刺不成功,启动静脉血肿预案,以减轻对血管的损伤。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小组患者护理敏感指标内瘘针穿刺成功率、内瘘针滑脱率、内瘘针渗血率。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敏感指标控制效果更好,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内瘘针穿刺成功率、内瘘针滑脱以及渗血发生率是血透室最为重要的三项护理敏感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出血透室护理质量水平,要求内瘘针穿刺零失误、内瘘针滑脱率低于0.01%、内瘘针渗血率低于4%[2]。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本研究尝试了集束化护理,结果研究组内瘘针穿刺成功率97.50%高于常规组80.00%,且内瘘针滑脱率2.50%与渗血率0.00%均低于常规组22.50%、17.50%(p<0.05)。分析原因:内瘘针穿刺失败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欠佳、护理操作技能、内瘘应用时间以及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之后,内瘘针穿刺成功率提高到了97.50%,证实集束化护理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能够积极有效控制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内瘘针一旦滑脱,将会在数分钟之内加重患者出血情况,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故而临床加强干预显得至关重要,这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意义重大[3]。为了预防内瘘针滑脱,要求护理人员认真评估患者内瘘针滑脱高危因素,采用6条胶布进行桥式固定,与此同时,加强监护、照看,适当保护性约束,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内瘘针滑脱率[4]。内瘘针渗血与患者血管弹性欠佳、穿刺点部位皮肤松弛、长时间定点穿刺、抗凝剂大量使用有关,对此,本研究改良穿刺法,禁止随意改变、反复调整针头位置,并利用无菌棉签轻柔按压局部来达到止血目的[5]。
        总而言之,集束化护理应用价值加高,值得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过程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琴,孙蝶丽,潘妹,等.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4):144-146.
[2]徐骅,耿梦雅.集束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32-34.
[3]周怡,吴爱芳.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5):143-145.
[4]陈夏,王玮.集束化护理在控制血透导管相关血液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6):5608-5609.
[5]杨丽,杨红.血透室护士预防动静脉内瘘针刺伤的方法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3):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