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依然在施工期间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因素。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活动顺利开展,需相关管理部门将安全管理机制高效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各环节。基于此,本文先对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分阶段安全管理要点进行阐述,最后对安全风险管理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轨道交通工程;隐患排查;信息化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基础,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民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1安全风险管理
1.1管理模式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行业内部越来越重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安全风险把控,从不同的阶段展开较为成熟的风险管控,主要包括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安全风险把控、勘察设计阶段安全风险把控、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把控等。在管理模式上主要突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以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五个层面,形成以建设单位主导、施工单位(分包单位)落实安全风险管理主体责任、监理单位全过程监督、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1]。
1.2管理制度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管理,其主要包括:安全风险评估与方案论证、工程监测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程预警管理、应急响应管理、安全风险履约考核管理、周边环境保护管理等涵盖多方面、涉及范围较为全面的各项管理制度。
2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分阶段安全管理要点
2.1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工程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安全管理要点主要在工程影响范围内的交通流、地面道路影响范围和程度、文物及特殊保护性建设、地下障碍物影响、地下管线影响等方面。如:影响轨道交通工程结构和施工安全的不良地质条件、大范围岩溶土洞、地面塌陷、地下文物古迹等。
2.2设计阶段
在工程设计阶段,其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主要包括:第一,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全线重大安全风险,列出风险清单,并对安全风险做初步分析。第二,初步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全线安全风险识别与分析,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进行安全性专项初步设计。对于特别重大的高等级环境风险来说,可以通过理论分析来进一步验证风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形成全面性的风险评估报告[2]。第三,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各项分工程进行全面风险识别,对附加影响进行预测,对环境高风险工程进行现状评估,对地下水工程风险进行预测等。
2.3施工阶段
第一,在施工准备阶段,应重点对施工环境进行勘察、分级核查与分析、施工专项方案编制、监测方案制定、应急预案制定、风险控制信息平台建立、风险管控组织机构策划等方面。第二,在施工阶段,应重点开展工程的监测、现场巡视、方案的交底、安全教育培训、风险防控责任体系的运作、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符合性核查、远程监控等,对工程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点进行动态风险监控,做好安全预警及过程纠偏,做好突发事件处理等。如:当周边环境安全性受到影响的时候,应当要对工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对环境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对风险处理方案进行评价等。
3安全风险管理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3.1隐患排查管理方法的应用
在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在土建工程、轨道工程、车辆段、机电设备安装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以及工程使用功能受损。因此,需要加强隐患的排查与治理。第一,建设单位应当要在合同中明确各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对各参建方进行合同履约管理。第二,施工单位应当要落实隐患排查管理主体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配齐责任体系人员,全面展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三,监理单位应当要在监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情况严重时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3]。
3.2安全标准化的应用
安全风险管理中,安全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标准化主要包括各项管理标准化、质量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化、岗位检查标准化以及教育培训标准化等。第一,各项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主要是指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办法,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依,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设备及材料管理、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岗位检查制度、岗位考核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质量标准化。质量标准化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方案、产品质量标准化控制措施、施工方案和方法等方面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督与控制。第三,文明施工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化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来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作业环境,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第四,岗位检查标准化。岗位检查标准化主要是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检查制度和表格,对基层施工岗位人员进行标准化控制。第五,教育培训标准化。参建单位需要定期开展质量安全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借助标准化的培训方式和模式来提升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经验和技术[4]。
3.3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持。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系统:第一,安全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结合动态监测信息以及视频监控信息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自动预警技术等,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第二,隐患排查与治理系统。该系统覆盖了各种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监控体系,能够为参建的各个主体提供信息化、全面化以及动态化信息,为各项安全隐患管理与排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第三,应急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应急组织体系设置、应急预案管理、重大危险源日常监管、应急物资管理以及突发事故评价等内容,通过建立高速信息通道,对安全生产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做出安全评估。第四,人员定位和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网络及监控中心来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第五,远程培训教育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远程在线教育方式来为参建各方人员提供开放式的学习平台,使参建各方人员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快速学习,及时提升自身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安全风险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影响。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安全管理要点,相关管理人员应当要借助信息技术、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方式方法来加强安全风险的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为整个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与应用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18):195-196.
[2]张睿.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及构建[J].低碳世界,2019,9(05):254-255.
[3]张荣锋,黄鹤华,陈玄斌.南昌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探索与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4):154-155.
[4]吕培印,刘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与发展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8,31(0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