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鼻咽癌强调放疗与常规放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不限分期,按放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行常规放疗者30例设为参照组,行调强放疗者5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放疗之后3个月及6个月FT3、FT4及TS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放疗后甲减发生率相对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鼻咽癌所进行的治疗中实行调强放疗,能更好地保护甲状腺,降低甲减的发生率。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常规放疗;甲状腺功能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其首选治疗手段是放疗,常规放疗为5年生存率50%~70%,调强放疗5年生存率达83.3% [1]。因大多数鼻咽癌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时的照射范围需包括双侧颈部淋巴区,此区域邻近甲状腺,因此,甲状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使得放疗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概率提高所导致的甲状腺功能损伤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重视[2]。适形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调强放疗(VMAT)的引入与常规放疗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显著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并减少正常组织受量,但甲状腺受到照射不能避免,其功能损害与受照射剂量体积密切相关。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比较分析鼻咽癌强调放疗与常规放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放疗前均无甲状腺疾患(甲状腺功能正常,影像学显示甲状腺无异常)鼻咽癌患者,不限分期,不限年龄及性别,按放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行常规放疗者30例设为参照组,行调强放疗(包括适形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放疗)者5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放疗之后FT3、FT4及TSH值的变化情况。(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为19:21;平均年龄为(51.25±5.74)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2:18;平均年龄为(50.45±6.03)岁。比较两组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等的对比并不显著,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放疗。采用常规照射,单次剂量均为2Gy,面颈联合野+颈前切线野常规照射至36Gy后,改为小面颈联合野+后上颈电子线野+颈前切线野照射至50Gy,再改为双耳前野+“L”形电子线野照射至60Gy,双侧耳前野继续推量至72Gy,阳性淋巴结电子线缩野推量至66~68Gy。
1.2.2观察组
该组实行适型调强治疗/容积调强放疗。在CT模拟机下进行模拟定位CT扫描机图像传输,在Pinnacle放疗计划系统按照鼻咽癌专家的相关要求对危机器官以及靶区进行逐层勾画,采用9野静态适形调强放疗(IMRT)或旋转双拉弧容积调强放疗(VMAT),同步加量调强照射,鼻咽肿瘤计划靶区 (PTVnx)予68-70Gy,转移淋巴结计划靶区(PTVnd)予66-68Gy,高危临床肿瘤区的计划靶区(PTV1)予60-62Gy,低危临床肿瘤区的计划靶区(PTV2)予54-56Gy,均分为30-32次给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放疗后3个月、6个月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甲减发生率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观察组患者放疗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png)
2.2比较两组患者甲减发生率
参照组的甲减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2。
.png)
3 讨论
鼻咽癌的治疗首选放疗,虽然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但是放疗之后会产生很多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鼻咽癌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甲状腺位于人体的下颈部,可以分泌甲状腺素,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能够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进行有效调节[3]。由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 ~ 90%[4],放射治疗时对颈部淋巴结的照射通常覆盖或邻近甲状腺,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4-5] 报道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为20% ~ 75%。放疗导致甲减的机制有射线对甲状腺的直接损伤、对甲状腺血管的损伤、免疫介导的损伤等[6]。
在对鼻咽癌所进行的常规放射治疗中,为尽可能保护脊髓,在照射颈部时在中线处设置3厘米左右宽度的铅块,虽然可部分降低甲状腺所接受的辐射,但是事实上,依旧有大部分甲状腺会暴露在放射区域中,而面颈联合野照射时为左右两侧对穿照射,使部分腮腺在高剂量区域的范围中,所以很容易产生放射性损伤提高甲状腺功能的发生率。而调强放疗的应用,是利用多野照射技术,适当的分布靶区的剂量,并且可以把梯度转变为低剂量区和高剂量区,进而对正常组织进行有效保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放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甲减及亚临床甲减的总发生率相对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对鼻咽癌所进行的治疗中实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能够改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甲减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甲减的发生率较前人研究报道的低,可能与观察时间不足有关,Wu 等[7] 的研究显示,放疗后3 个月甲状腺激素水平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延长,头颈肿瘤放疗甲减发生率逐年升高,放疗后10 年达到高峰。大量研究证实,甲减的发生率与甲状腺受照射的体积及平均剂量有关。有研究[8]表明,在鼻咽癌IMRT放疗中,应限制甲状腺照射剂量和体积,尽量将甲状腺的平均剂量控制在46.8 Gy以下,V40控制在80.6%以下,达到保护甲状腺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次比较分析提示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常规放疗相比,调强放疗能够有效保护甲状腺,降低甲状腺功能的损伤。鼻咽癌放疗时应尽量保护甲状腺,放疗后应注意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充.肖巍巍,韩非.419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疗效和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3):191—196.
[2]李鸿波, 郭宇飞, 张睿, et al.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甲状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18,2(3):254-255.
[3]关春文. 鼻咽癌放疗靶区优化对甲状腺功能保护作用研究[J]. 肿瘤学杂志, 2018, 24(6):547-550.
[4]徐靖, 夏云飞. 头颈肿瘤放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J]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13 (13) : 1026-1030.
[5]Zheng Y, Han F, Xiao W, et al. Analysis of late toxicity in nasopharyngeal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therapy [J] . Radiat Oncol, 2015, 10: 17.
[6]戚正君,吴伟莉,金风.鼻咽癌调强放疗对甲状腺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6,26(5):447—451.
[7]Wu YH, Wang HM, Chen HH, et al. Hypothyroidism after radiotherapy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J] . I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 2010, 76 (4): 1133-1139.
[8]刘晓清,张飞燕,曹燕清.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及体积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 2019,26(7):89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