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孟玉
[导读] 本文目的探究在对原发性脑血管患者和病人实行胆总管介入治疗时,使用胆总管介入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
        【摘要】本文目的探究在对原发性脑血管患者和病人实行胆总管介入治疗时,使用胆总管介入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研究方法本次关于介入治疗和护理在脑血管性疾病进行治疗的患者和病人中的实际应用及效果分析观察研究。选择了在我院2017年到2018年治疗的80名原发性脑血管患者和病人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将脑血管患者长期使用随机分配的护理方法平均的划分为两组,每组的护理人数40人,实验组脑血管患者在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上使用了介入治疗。研究结果:经过介入治疗之后实验组脑血管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和脑血管并发症的康复发生率都有明显的优于长期使用普通的护理治疗方法的患者和对照组,并且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也简单的说就是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脑血管患者疾病的长期治疗和康复过程胆患者使用的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大幅降低脑血管患者并发症的几率,并且还同样可以全面的有效提高脑血管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值得大面积的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介入护理;推广价值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持续高速健康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压力的负担也变得愈发沉重,从而提高了中老年人脑血管这种疾病的风险和发生率,其中最容易发病的主要患者群体是男性和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各类中老年人患者群体,较高的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发病率等都是中老年人脑血管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现如今我国中老年人脑血管的发病状况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男性中老年患者的发病比例往往要比其他女性中老年患者的比例要高出许多,且中发病率一直在逐年的上涨。大部分的患者在一段时间患上了脑血管这种疾病后,不仅在日常生活的质量上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了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种疾病引起高度的重视。
本文主要是探究在对脑血管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使用介入护理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以下是具体的护理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山东省本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所累计收治的80名原发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将实验组的患者在临床中使用随机分配的护理方法平均地划分为两组,每组40人,实验组脑血管患者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了介入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当中性别比例,男性50人,女性30名,实验组性别比例,男性45人,女性35人,经过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值大于0.05.
        1.2方法
          先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再实施介入治疗,同时对其开展健康教育,且在此之前,要将介入护理的具体流程、疗效、有关注意事项等逐一介绍给患者听。在开展护理之前,要先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排尿,并帮助他们导尿;在护理结束后,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定时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体征。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日常状况,在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时,要第一时间联系医生前来处理。除了介入护理以外,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其他方面都是保持一致的,以下是具体的护理方法: 
        先给予实验组患者心理护理,再结合日常观察、询问等方式来深入探究患者的动态心理,并从中发掘出诱发因素,按照实际情况来开展护理干预,让患者能以更好的状态来接受介入护理,为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介入护理的实行,在此之前要把护理流程、治疗方案等讲解给患者和家属们听。
         医护人员对于实验组患者进行介入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时的询问患者的感受,确认无误后才能引导患者进入病房,并帮助患者调整到一个既合理又舒适的体位,并结合心理疏导、按摩、沟通等方法的使用,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减轻。治疗必然会涉及到血管支架置入这一过程,同时这也是心脏骤停、低血压等突发状况的高发阶段,在对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必须全面监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发展情况,保证在出现异常的时候,能够及时对患者实施救护,这是护理人员的基本义务。
          在结束动脉血管介入护理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动脉血压都会出现明显降低。所以,在拔出鞘管时,可以对动脉穿刺点施加一定的压迫力,但不能用力过猛,否则就会出现静脉回流异常的状况。观察患者手指是否能够正常发力,可适当的进行按压,使患者的血液流动恢复正常。对患者穿刺孔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出现渗血,就必须实施二次穿刺。
          观察患者的健康状况在护理后是否一切正常,只要患者没有感到明显的腹痛,就可以适当的进食,但必须要严格控制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应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饮水,加强锻炼。
        1.3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当中的数据分析,我们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现对于数据的分析,对于计量和计数我们分别使用T和X2进行检验分析,进行检验之后如果P值小于0.05,那么就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大于0.05,就代表没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最终的护理进行汇总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达到了95.5%,其中有29名颅内动脉瘤患者成功安装了钢圈栓塞,脑梗死患者救命,治疗之后均恢复健康,七名患者出现脑颅动脉狭窄,经过治疗之后效果非常明显。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达到了82.2/,其中27名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成功23名,8名脑梗死患者治疗成功7名,十名脑补血管狭窄患者治疗良好7名。经过介入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相对比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加良好,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段时间以来,脑血管疾病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和发病率,若不在治疗的最佳时期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必然会使患者人数变得愈来愈多,加上这种疾病的致残率较高,如果患者在确诊后得不到及时救治的话,就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据近段时间所公布的研究资料可知,脑血管疾病介入护理实施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由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熟悉程度所决定的,因此在临床治疗方面,应对医护人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日常培训的力度,同时要对治疗过程中患者状况的变化多加观察,这样才能使护理质量和最终的护理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
        在医护人员给予实验组的患者心理介入治疗的护理时,医护人员是全程的陪伴着实验组患者,对其身体实际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其心理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具有针对性的根据患者制定不同的实验组治疗计划方案和相应的措施,定期的跟踪检查患者的身体实际病情和身体心理康复情况,全面的缩短患者的康复治疗周期和时间,保证患者的心理康复发展快速,保证实验组治疗的心理康复效果能够达到最优,医护人员必须正确的心理引导和及时调整实验组患者的身体心理康复状态,从而有效的使得患者在心理上能够以最佳的身心康复状况和精神上来更好的的接受心理和临床的治疗;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严密的观察着患者的各种精神方面心理状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在医院第一时间立即通报专业医生以便患者前来就诊处理。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因导致脑血管细胞破裂、膨胀或血管收缩而造成的缺血性疾病,仅仅是依靠药物来诊治的疾病是无法完全得到治愈的,还所以我们应该对患者辅以适当的临床医学措施进行护理。所以在患者完成了介入脑血管的治疗后,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把控好脑血管患者的日常饮食和健康问题,并及时制定和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介入治疗饮食和方案来治疗和帮助脑血管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的临床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脑血管实验的实验组的脑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出现发生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实验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出现几率,并且实际的介入治疗护理效果满意度远远优于实验的对照组,并且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值通常大于0.05.结合上文的内容数据分析可知,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进行治疗的护理过程中引入介入治疗护理,能够使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的效果,同时还确实可以有效的使脑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和控制,应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介入治疗领域对患者进行大力的研究推广,相信随着临床科学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介入护理必然能在进一步优化后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红英.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01)
[2]王洪干,廖招娣,朱甜甜,李廷廷.精细化管理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排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09)
[3]蒙彩英.个性化护理在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18(12)
[4]钟柳鸾.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03)
[5]沙玲,杨海龙,徐甜甜,沈小芳.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20)
[6]朱红燕.脑血管病患者医养结合模式中护理员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J].中国护理管理.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