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料。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 3 月间收治的108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发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社会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与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 SDS、SAS及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SDS、SAS 及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会支持干预可以有效促使患者不良情绪的消失,改善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肿瘤; 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目前, 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晚期肿瘤在各种疾病类型中己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据相关统计学表明,全球每年有635万人左右患上肿瘤,逐渐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1]。肿瘤是一类特殊疾病,而恶性肿瘤诊断的确立不仅对病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同时对家庭而言更是巨大的经济负担。许多患者都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问题,他们通常将悲观厌世的负性情绪隐藏在心里深处, 长期压抑得不到宣泄潜移默化对生存质量造成巨大影响[2]。如果这些复杂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对病人的疗效及家庭的负担都会产生致命的影响[3-4]。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8例晚期肿瘤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探讨社会支持对其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 3 月间我院收治的108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32~76岁;观察组29例,女25例,年龄29~78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通过医院诊断为晚期肿瘤,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史;②有其他严重脏器障碍;③亲属要求对病人实施病情保密者且不配合调查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干预措施:医务人员监测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情况。观察组采用社会支持的全方位综合干预,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1)医务人员干预:肿瘤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而晚期肿瘤会产生更强烈的不良的情绪,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通过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健康宣教及兴趣活动的开展,积极疏导患者的情绪,给予心理安慰,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人生观。(2)亲朋好友支持干预: 通过走访宣教,让患者的亲朋好友对疾病树立正确的认识及全面的了解,调动他们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爱护;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结交一些恢复好、对疾病乐观、积极战胜肿瘤的患者一起锻炼身体,一起谈论治病经验体会;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参加公益活动,感受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存的信心,积极战胜疾病;多亲临自然环境,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希望。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采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包含20个条目,分值20-80分,50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表示越焦虑与抑郁[5]。②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包括8个项目,各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采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对比,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干预前后评分差值对比分析,见表2所示。
.png)
3 讨论
随着当今社会压力的剧增、生活模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口的增多,晚期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目前临床工作的焦点,也是造成当今医疗资源匮乏的首要原因。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调节失衡,到最后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发生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病变,从而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演变成恶性肿瘤。据相关调查报道[7],其诱发因素复杂多样,遗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均可与肿瘤相联系,具体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被大家公认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心态促进病情的康复。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均存在负性情绪,而且长期不予调整、改善,进而破坏机体的防御系统,对其生存质量也造成极大的危害[8]。 在实施干预后,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社会支持措施后,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对照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
综上所述, 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社会支持干预,不仅能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恢复,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琳, Binh Yang , Donald MP , et al .亚太若干地区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J].肿瘤, 2015, 24(5):422-426.
[2]赵莎,林琴,龚钰.赋能心理护理模式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J]. 当代 护士 (下旬刊),2017,6(10):123-125.
[3]郭迎春.赋能心理护理模式对颅内胶质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 幼健康研究 ,2017,28(S4):251.
[4]Tuinm an MA , Hoekstra H J, S leijfer DT , et al .Testicular cancer :A longitu-dinal pilot study on stress respons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oupl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J] . S upport Care Cancer,2017, 15(3):279-286.
[5]王娟.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立式呼吸体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57.
[6]徐灿,李博,张尉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并发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2):1018-1020.
[7]唐梦莎,胡鸿,王国平,等.心理干预对中国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Meta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376-379,394.
[8]张东玲,彭勃,张雪蕾,等.某社区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