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陆丽丽
[导读] 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流程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时间为2018年7月到2019年10月,总人数为102人,都经诊断属于高血压老年患者,按照方法对患者进行科学分组,一组按照常规管理,另一组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并分别作为常规组和研究组。然后从血压水平、饮食习惯、自律程度以及满意度方面入手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对比。结果:经过分析统计研究中的各项资料,研究组的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75.54±4.32)mmhg、(123.71±5.27)mmhg,而常规组患者以上两项数据分别为(102.53±2.31)mmhg、(158.01±4.21)mmhg;同时研究组的自律程度和饮食习惯表现也要明显好于常规组。此外在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满意率为96.08%,常规组满意率为86.27%,并且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管理中,慢性病管理模式具备非常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能够更好帮助老年患者控制血压水平,保持身体健康。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
在现阶段高血压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尤其在老年人中比例非常大,为了进一步帮助老年患者控制血压,不仅需要按时服用相关药物,更需要结合相关的管理模式来帮助老年人形成更好的高血压自控意识,加强对老年人血压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有效管理,因此,文章就对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7月到2019年10月间的社区老年人中选择102人,并都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方法对患者进行科学分组,一组按照常规管理,另一组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并分别作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在常规组中,人均年龄(67.53±6.71)岁,患病时间最长的31年,时间最短的7年,人均患病时间(17.52±5.21)年;研究组中,人均年龄(65.13±6.58)岁,患病时间最长的28年,时间最短的9年,人均患病时间(18.42±4.91)年。按照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一般资料所对应的p值进行计算,P均超过0.05,说明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帮助其检查身体等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慢性病管理:(1)成立相应的慢性病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帮助老年患者以及其家属有效掌握与高血压相关的各种不良习惯、注意事项、应对措施等等,以此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高血压的重视,主动在日常中控制自身行为和饮食;(2)加强患者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为每一名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档案,详细细致的记录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如年龄、性别、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病症情况等等,以此为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评估诊断和辅助指导,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和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3)加强日常检测。根据老年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定期为其提供面对面医护服务,比如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检测等等,以此来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提高日常护理管理的有效性;(4)借助网络平台开展饮食指导。通过微信、微博等积极进行高血压相关的饮食知识宣传,并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指导其如何进行科学饮食,同时帮助其掌握如何科学安排日常饮食,避免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血压不稳定;(5)健康锻炼。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充分认识到健康锻炼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学习相关养生锻炼方法,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等,从而更好帮助老年人控制自身血压稳定;(6)加强心理指导和日常管理。利用电话或者微信等开展不定期访问,掌握患者在一定时期内的身体状态、饮食习惯、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及时为其提供不良行为和不良情绪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1.3观察指标
血压水平;饮食习惯;自律程度;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处理都是通过SPSS21.0软件来完成的,数据在处理完成后按照(±s)和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只有在P<0.05的情况下,才能够说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应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在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患者中,研究组的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75.54±4.32)mmhg、(123.71±5.27)mmhg,而常规组患者以上两项数据分别为(102.53±2.31)mmhg、(158.01±4.21)mmhg,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

2.2两组患者饮食习惯和自律情况的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有76.47%都能够自主锻炼,82.35%能够在生活中控制盐的摄入量,84.31%能够主动监测自身血压;但是在常规组中各项指标分别为52.90%,56.86和62.75,明显是研究组患者的表现更为良好,并且P<0.05,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2。
表2两组患者的自律情况及饮食习惯比较(n%)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为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措施后,研究组中的患者仅有2人不满意,49人给出满意评价,满意率为96.08%;而在常规组中,有7人给出不满意评价,满意率为86.27%,并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极高,如果血压控制不当,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严重不良症状,比如肾衰竭、脑梗等多种严重病症。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除了需要科学服用药物外,更需要强化日常管理护理。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是一种专门针对慢性病的管理模式,其在具体应用中通过组建专业管理小组、加强患者信息管理方面入手,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了饮食、锻炼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指导、管理和教育,以此来强化老年人以及家属在这一方面的重视,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能够主动规范和科学规划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为高血压控制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满意度以及日常饮食控制和自律等方面的表现都更为良好,与常规组相比具备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实用性非常强,能够更好实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稳定正常。
参考文献
[1]梁晓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177+179.
[2]蔡敏霞.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4):159-160.
[3] 吴艳霞.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183+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