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找到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160例心血管患者,通过分析病例资料和临床护理资料来找到其中的风险因素,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并根据从对照组中发现的风险因素找到相应的应对举措,然后对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16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将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结果: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风险发生率
引言
在目前医院的所有科室中,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数量位居前列,且相较于其他病种来说心血管内科疾病也更加复杂。而且由于大多数心血管患者的病情都较为严重,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这就使得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时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而在这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治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失误,将很容易引起护患问题的出现[1]。因此,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水平和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调取2018年至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心血管患者中的160份病历资料以及临床护理资料,并分析其中的风险因素,以此作为对照组。然后根据其中的风险因素找到应对措施后,对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160例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它们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86人,女性患者74人,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1)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90人,女性患者70人,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3.1)岁。虽然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年龄和性别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研究结果并不产生影响(P>0.05)。所有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在研究前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次的研究,这使得研究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1.2方法
在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前,选取了对照组的病例资料及临床护理资料,总结了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将其运用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首先,将一般的护理管理方法运用于对照组中,即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情况以及各种临床资料;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加强心理护理管理,即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情绪状态不好的患者施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2.投入高素质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筛选,选出有责任心、专业素质强的护理人员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
1.21存在的风险
通过对对照组的观察,发现其中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难以胜任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且一些护理人员存在松懈大意的情况,没有对自己的护理工作做到认真负责,导致护理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二是一些患者和家属由于缺乏对该疾病的认识,将自己的病情想得过于严重,这就使得他们容易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等不良情绪,在治疗过程中难以做到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1.22安全防范策略
首先,需要通过定期的培训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技能,同时需要训练护理人员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理能力,避免发生突发状况时难以应对。其次,要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对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借此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最后,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多做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对心血管疾病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需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发病情况,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和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护理过程中风险发生的频率,并将两组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施行数据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17.5%(28/160),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43.75%(70/160)。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6.25%(10/160),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5%(120/160),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逐渐成为较为常见的病症,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并且伴随着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在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风险把控。在过去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风险因素,而医院要想降低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就必须得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研究,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应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2]。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接收的160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风险研究,发现了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这将能够有效的降低临床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前找到其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并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很强的临床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苏杨,马莉.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37-38.
[2]杜娟,姜美霞.心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16(5):23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