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的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6月   作者:张楠
[导读] 中华文化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得以发展,小学语文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蕴含诸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不仅能够创建高效语文课堂,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张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中心小学
【摘要】中华文化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得以发展,小学语文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蕴含诸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不仅能够创建高效语文课堂,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整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6-072-01

        引言:
        文化是支撑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人们的文化意识越来越强,并且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较为纯熟的教学经验,因此难以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要想实现两者的整合发展,就必须要找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契合点。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要熟悉语文教材。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以认字、组词为主,主要是在学习古诗词中涉及到传统文化因素。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古诗词,还会涉及到人物传记以及少量的文言文。第二,教师在分析完语文教材之后,要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找到语文教材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发展[1]。比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首先,教师要先让学生熟悉这篇古诗,先完成本章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篇古诗。其次,教师要找出这篇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这篇文章主要是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作者独居异乡的落寞以及对家乡的四年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以重阳节为切入点,给学生讲解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习俗。同时还要提问学生“在家里是怎么过重阳节”,并且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重阳节,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提升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单纯的依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去阅读课外书,进而培养阅读习惯。首先,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去阅读,强制阅读只会让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语文教材,去引导和吸引学生进行阅读。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了解鲁迅先生所生活的年代。其次,中华优化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的空间。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都会有推荐的阅读书目,并且很多书目都是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但是有些书目学生不敢兴趣,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推荐篇幅较短的文章,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同时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每天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比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2]。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比如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于玄幻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西游记》的简读本,让学生了解书本上的西游记与电视上的有何不同,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三、举办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
        小学的学习任务并不是很紧张,因此教师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短剧”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在学习《颐和园》时,教师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颐和园在古代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让学生结合《颐和园》这片文章,挖掘可以利用的要素,然后让小组学生以“颐和园”为题材表演短剧,进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传播传统文化。其次,教师还可以举办“诗词大会”“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传统文化。同时,所有的活动教师都要设置奖项,激发学生参与的动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结束语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是想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挖掘学生更深层次的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关系密切,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前.探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路径[J].课外语文,2018,000(001):156-156.
[2]孙琦,姜俊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科教文汇,2019,000(002):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