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位于企业人才结构金字塔的上部分,他们往往处于所从事领域的专业前沿,具有业务素质高、技术能力强、所做贡献大、影响力强的特点。如何进一步通过培训挖掘这些人才的潜力,利用他们的优势促进企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发展与整体技术力量的提升,一直是我们试图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以采油工程、开发地质油田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为例,探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效培训模式。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模式
1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特征
通过承办两期采油工程、一期开发地质油田高层次人才研修班,我们发现高层次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群体特质。最突出的是以下两点:
(一)岗位特点
这些学员均是油田研究院及各二级生产单位的采油工艺、地质工程研究所的负责人或处于关键技术岗位的管理者,构成了科研生产一线的核心技术力量。岗位特征决定了他们必然承担着多项关系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技术研究任务,对自己所主管的业务技术领域起着引领与开拓的作用。
(二)学习特点
首先是思考能力强。他们懂得思考,善于思考,对于高层次人才,培训是要针对某一专业领域再次深入,需要“有效思想”的指引,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已有经验的束缚,实现创新思考。
其次是发现问题的洞察能力强,他们能主动收集所需信息,敏锐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整理,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能发现并领悟问题的根源与实质。最重要的是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强,他们擅长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在不断调整提高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问题主导式培训模式是我们多年在油田各专业技术培训项目中不断应用,并逐步完善的一套适应专业技术人员现实需求的课程开发及教学组织运行模式。在这三期高层次研修班中我们以解决油田所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为导向,对高层次技术人才实施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三段式培训教学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以问题为导向” 培训模式的具体应用
“问题主导式”培训模式是以提出问题为课程设计的切入点,以问题的分析探讨为培训教学管理主线,以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保证培训效果的时效性。
(一)项目设计
(1)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问题主导式”培训的首要环节,这个环节的关键是结合培训项目的预期目标,找准“问题”。怎样去找准问题呢?以采油工程高级研修班为例阐述具体的做法。
第一步 根据培训对象明确培训目标
一是跟踪国内外采油工程技术最新进展,了解采油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增强把握前沿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技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与沟通管理,提升油田采油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三是拓宽专业知识,增强学科交叉,促进采油工程领域高素质的“复合型”与“创新型”技术拔尖人才的成长。然后由油田内、外采油工程领域的技术老总、首席专家牵头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审定培训方案,指导并参与教学和培训考核工作。 在专家组成员的指导下,我们明确了调研目的,即准确把握目前制约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一些突出的根本性问题,全面掌握各油气生产科研单位的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组成与能力现状,分析出他们急需更新的知识与急需提升的能力。
第二步 进行多层次调研,从组织层面、参培学员个体层面实施问题调研。
调研对象包括油田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局党委组织部、开发管理部、油气技术管理部的领导和技术老总;各生产科研单位主管培训的领导及技术老总;调研方式有电话访谈、网络咨询、面谈与档案资料分析相结合。把通过调研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步 确定培训对象的能力要求
根据需求调研分析,我们深入了解到新的生产经营形势下采油工程技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这些技术难题制约着油田的发展,培训作为提升企业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必须面对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进行知识传递、信息传递、技术传递,使参培人员进一步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打破原有的思维,掌握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推进新技术、新理论的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不断寻求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以过硬的技术本领去应对开发工作中的各种局面。因此我们确定了本次培训需解决三大类问题:第一,如何有效地提高这些人员的大局思维与综合管理能力?第二,如何有效地提高他们应用新理论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第三,如何有效地提高他们应用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科研攻关的能力?对这三类问题的解决与探讨正是本次项目的培训内容。
第四步 根据课前作业调整课程内容
在确定送培人员及培训时间之后,通过网上及二级单位负责部门发放并回收学前作业,学前作业中主要安排参培学员完成三个部分的内容:当前工作中急需解决的解决的难题、近两年的技术案例或项目成果、专题研讨材料,这些学前资料不仅让我们更加认清了参培学员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制订调整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同时也便于培训班中学员共享交流、互相学习。
(2)制定培训方案
以培训内容与科研生产需求紧密结合为课程开发原则,以围绕专业问题,对应现场需要,引领技术进步,推广成果应用为课程设计核心,项目组精心编制了培训教学方案。
1.以问题为主导的三段式项目运营设计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发展规律。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与思路的更新,为进一步解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再让学员回到生产实践中检验并应用所学,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提炼新认识,发现新问题。最终再次集中进行答辩汇报,实现培训成果的迅速转化,达到培训与科研生产不断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的目标。
2.抓住关键技术难题,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是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内容设计的核心,采用模块式编排培训内容,每一个模块解决一大类问题,每一模块内部又包括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培训内容组织追求知识理论的连续渐进、前后衔接与完整无缺。模块与模块之间存在着知识理论点的跳转与跨越,避免了培训内容的繁杂与宽泛,也避免了学员对某些知识点的重复学习,因而突出了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与时效性。同时,把前期调研与学前作业提供的六十多个专业技术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将提交的问题分为纠正式问题、补充式问题、改革式问题、升华式问题、综合式问题、补白式问题6类,并根据关键问题,精准把握教学内容。
3.引领技术进步,注重培训课程的前瞻性
高层次技术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力,是各单位技术团队的领军人物,他们能够主动对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对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因此对他们的培训一定紧密结合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本次研修班安排了集团公司高层领导解读采油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关于采油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方向的系统讲授,还邀请了国内外油气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复杂断块井况损坏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低渗油气藏开发技术、稠油油藏热采工程技术等这些热点攻关技术进行讲解交流,提高了学员对前沿技术的把握应用能力。
(二)组织实施
培训班按照集中授课、企业研修和报告答辩等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授课(时间为20天左右)。采取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培训方式,对学员集中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开设学员论坛,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组织采油班到兄弟油田现场考察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本阶段结束时,由学员结合本岗位实际工作难题,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提出并确定下一阶段企业研修报告题目,经专家指导小组审核把关后实施。
第二阶段:企业研修(时间为3个半月)。学员回各自单位工作,根据集中授课确定的研修报告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和本单位生产实际,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撰写研修报告。报告既要有一定深度和新意,又要贴近油田生产实际,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建设性。
第三阶段:报告答辩(时间为7天)。学员再次返回培训中心,进行研修报告答辩、交流,由专家指导小组对研修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进行评审。培训结束后,对优秀研修报告汇编成册,印发相关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并组织优秀学员到油气生产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发挥培训辐射作用。
3应用效果
经过三期培训班的运作实践,初步验证“以问题为主导”的三段式培训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一是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的层次,拓宽了培训空间,是实现培训与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又一次探索尝试,为我们更好地发挥培训对科研生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思路。高研班学员论坛共交流了四十多篇技术案例材料,大庆油田的现场教学为学员提供九大问题的研究经验与工作思路,学员回到企业调研撰写了四十多篇汇报提纲,内容覆盖了油田现阶段勘探开发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包括分段压裂技术、稠油开采技术、井况防治技术等工艺技术。
二是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满足了学员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学员在培训期间能持久地保持饱满而积极的学习热情。由于高研班的学员在单位处在关键技术岗位,在生产经营任务紧张繁重的情况下,不可能让他们长期脱产学习。因此我们一方面对培训内容高度提炼,利用网络远程培训,缩短集中授课时间,而不压缩培训内容的信息容量;另一方面让学员回企业调研,让学员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既减少了工学矛盾,又节省了培训开支,使每期培训班投入成本缩减50%,为油田的稳产上产节省了人力与物力。
三是学员培训后开拓了思路,提升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能力,为油田稳产增效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他们的引领作用,提高了油田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攻关的整体水平。并且为我们今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挖掘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兼职教师,充实了师资资源。
总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专业技术队伍的中坚力量,关系着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科技竞争能力提升。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大胆创新,结合企业发展整合各类教学培训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不断尝试总结,逐步完善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作者简介:郭文文(1985-),女,讲师,本科,河南濮阳人,2008年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从事企业培训运营与管理、培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