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温特数据库的高温超导技术领域专利状况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4期   作者:刘化然
[导读] 本文利用德温特数据库的特点,对高温超导领域的相关专利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德温特数据库的特点,对高温超导领域的相关专利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高温超导领域的专利权人信息、布局信息和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高温超导产业发展提供有用的情报信息。
关键词 
德温特数据库  高温超导 专利分析
前言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压力的日益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人类已经认识到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不断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新能源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超导体具有零电阻高密度载流能力,在电力能源、交通、信息等各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1987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可以运行在液氮温度的高温超导体,极大的降低了制备和使用成本,使得高温超导体具有很好的实用化价值。专利被视为反应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德温特数据库为数据基础,通过结合德温特数据库的特点,对高温超导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高温超导的发展态势,以期为我国高温超导产业发展提供有用的情报信息。
一、德温特数据库简介
         德温特检索数据库全称为德温特世界专利创新索引数据库,它是Thomson Derwent推出的基于Web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合并了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和Derwent Patents Citation Index(德温特专利引文索引),该数据库共收录来自全球47个专利授予机构的两千多万项专利,涵盖的专利文献可回溯至1963年,它以其收录全面、易用、可靠等优点得到全球范围的认可[1]。
基于ISI检索平台,在德温特数据库我们可以在主题、标题、发明人等字段内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按照更新日期、发明人、出版日期、专利权人名称、专利权人代码、被引频次以及德温特代码排序,还可以对10万条以内的检索结果进行学科类别、专利权人名称、专利权人代码、发明人、国际专利分类号、德温特分类代码以及德温特手工代码分析,并获得直观的分析结果柱状图。
二、分析与结果
1、 专利权人分析
         德温特数据库提供的“分析检索结果功能”可以对专利权人名称、专利权人代码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记录数排列,由于专利权人代码囊括了大型集团公司的所有子公司和研究所等,因而使用专利权人代码作为统计字段可以更为准确的显示各专利权人的专利族拥有量。图1显示了高温超导领域主要专利权人的专利族数量分布,按数量排序依次为日本住友、日本NEC、德国西门子、日本松下、日本东芝、日本富士通、日本日立、日本古河、日本三菱、美国超级电力、美国超导、中国科学院、北京云电英纳、日本国际超导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排前十五位的专利权人中日本占十位、德国占一位、美国占两位、中国占两位,日本专利权人的专利族拥有量在排名前十五位的专利权人的专利族拥有总量中占73%,德国占9%,美国占10%,中国占8%,日本在高温超导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我国的中科院和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专利族拥有量分别为64和53个,位居12和13位,但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这117个专利族均未有外国同族信息,我国的高温超导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图1 高温超导领域主要专利权人的专利族数量分布
2、 专利国际布局分析
专利具有地域性,一件专利只有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局申请并得到授权,才能在该国家或地区依法受到保护,某个国家或地区专利数量的多少也是这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企业常采用专利作为市场竞争工具,一般而言,如果申请人到自己所在国或地区以外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则代表该申请人认为该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在检索页面利用PN=JP*(DE*、US*、CN*、EP*、KR*、IN*、RU*、WO*)进行二次检索,从而获得高温超导技术在不同专利局的公开数量,可视为申请数量,如图2所示,可见日本和美国在该领域占据着绝对的领先地位,技术领先、市场成熟,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达2782件,虽然中国专利权人数量不多,但是世界范围内的很多专利权人都会选在在中国专利局申请同族专利,专利布局的意图明显,说明他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及其投资回报。

图2高温超导技术在不同专利局申请的数量。
3、 研究方向分析
德温特数据库提供的分析检索结果功能可以对专利中的IPC、学科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记录数排列,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某个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如图3-4所示。图3显示了高温超导领域专利申请的IPC分布,相关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H01L039/24(包含有一个不同材料结点的器件,例如约瑟夫逊效应器件),H01B013/00(制造导体或电缆制造的专用设备或方法 ),H01B012/00(超导或高导导体、电缆或传输线),H01B012/06(在基体上或线芯上的薄膜或线),C01G001/00(不包含在C01B, C01C, C01D, C01F?小类中之金属化合物的一般制备方法),C01G003/00(铜的化合物 ),C04B035/00(以成分为特征的陶瓷成型制品),H01L039/12(以材料为特征的引用超导电性的或高导电性的器件),C30B029/22(复合氧化物),C01G029/00(铋的化合物),排名第二、三、四的IPC均涉及输电电缆的制造,可以看出高温超导技术相关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强电应用方面。图4显示了高温超导领域的学科分布,高温超导技术研究热点很多,并已辐射到相关技术学科,如通信、计算机、医学等。

         图3  高温超导领域专利的IPC分布
        
         图4 高温超导领域专利的学科分布
         为了详细分析高温超导技术领域主要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状况,我们对各国主要专利权人的高温超导涉及的具体技术领域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可见,所有的专利权人均把高温超导在基本电气元件上的应用(HO1)作为首要研究方向,除此之外,住友和东芝侧重于新材料的获得(C01)、NEC和西门子分别将超导技术与它们各自传统的技术优势通信(H04)和设备制造(H02)相结合、超级电力和美国超导均关注超导层的制备(C23和B05)、中国科学院和云电英纳考虑更多的是超导性能的测试。
        
图5 高温超导领域主要专利权人的IPC分布情况
三、结论
         基于德温特数据库,我们可以进行快捷、准确的专利分析,就高温超导领域而言,高温超导技术因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在该领域我国企业、科研单位仍处于起步阶段,缩短与日、美、德的技术差距需要国家大力投入,而且由于高温超导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寻找不同的高温超导研发途径。
参考文献
[1]http://images.webofknoledge.com/WOKRS511B5P1.01/help/zh_CN/DII/hs_derwent_index.html
[2]Albert.M.B, et al., Direct validation of citation counts as indicators of industrially important patents[j].Research Policy,1991,20(3):251-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