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技术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4期   作者:宋琦
[导读] 在如今的建筑领域中,诸多的新式施工技术得到了利用,其中对装配式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提升安装效率

         摘要:在如今的建筑领域中,诸多的新式施工技术得到了利用,其中对装配式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提升安装效率,节约施工成本,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施工现场环境的破坏。本文从装配式技术的应用价值入手,讨论公共建筑项目装配式技术应用要点,并分析如何对装配式技术进行利用,希望对建筑施工研究具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公共建筑工程;装配式技术;运用

         公共建筑工程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建筑类型,不仅关注建筑的质量,同时对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中利用装配式技术可以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进而更早的让建筑投入使用。不过目前一些公共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装配技术和预制技术利用不当的情况,使得建筑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需要对此问题高度重视。
一、装配式技术在公共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装配式技术与公共建筑的适应性
1立面结构系统
         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包括的可复制单元以外立面围护结构为主,具体包括了剪力墙、填充墙和柱,使得该类建筑可以满足多种实际安装需要。具体到外立面围护结构中又分为单向分体结构式、双向分体结构式以及整体单元式,其中单向分体结构式、双向分体结构式的 围护板块质量更小、更轻,在利用上也更为简单。比如在3.0-3.9米这种开间较小的公共建筑,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外围护墙的加高处理;对于7.2-7.8米的公共建筑,施工要在吊装的方法下对接缝数量控制。
2平面构件系统
         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平面构件系统中,主要包括了预制楼板、预制梁和楼梯,平面构件系统在适应性上对装配式技术有更高的要求,该施工方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提升重复性施工的质量和效率[1]。
3集成单元系统
         在施工过程中把设备、管道、线路、配件组装和利用到公共建筑中能够节约安装时间,提升施工效率,比如整体卫生间就可以利用集成单元系统,在短时间完成施工的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集成空间,目前在医院病房的布置上得到了显著的利用。
(二)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应用装配式技术的优势
1实现建筑部件化和工业化
         装配式技术主要是把多种零件、模具通过生产技术进行组合,形成可复制的施工流程。在施工期间对模具的统一利用提升构件的精确度、功能性和建筑整体效果,在流程化和规范化的安装中也为技术的改善提供便利,适应性较好,对提升工程质量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
2节能环保
         传统的施工技术主要是借助大量的沙石、混凝土运输,以及钢筋的焊接,导致在施工中存在一定的粉尘,还会伴随光污染和噪声污染,而装配式技术是把相关的部件和进行组装,不会出现较多的施工噪音、粉尘和光污染,在节能和环保上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满足当前建筑领域绿色施工的要求[2]。
3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在进行公共建筑项目的装配式组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只需要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安装即可,然后对安装的环节进行检查,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所以利用装配式技术可以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成为诸多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


二、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装配式技术
         保证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环保性是装配式施工技术得到利用的关键,将该技术用于公共建筑项目中还可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改善建筑的功能,在施工中需要把握好施工环节,合理对相关技术进行利用,具体如下:
(一)准备工作
         首先,进行项目施工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设计人员要分析可复制单元情况以及施工工序和人员安排情况,具体说来要通过前期获取的资料信息对公共建筑的结构分析,掌握可复制单元的设计情况,然后结合结构设计实现预制结构安装的把握。其次,根据施工的具体需要制定出施工流程与管理措施,做好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施工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重视起来。最后,在利用装配式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吊车等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避免由于故障问题导致装配式施工进度受到影响[3]。
(二)构件预制技术
         首先,根据可复制单元的结果分析确定尺寸,然后根据尺寸的大小确定模板的制作,对模板的制作要对要强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确保性能达标,模板制作完成后需要做好验收工作。其次,制作完模板之后,需要根据相关的技术要求对钢筋进行绑扎,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合理控制钢筋的横纵比,如果偏差较大会影响建筑的稳定性。最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之前需要对配合比与强度等级进行分析,在浇筑期间要对建筑的速度进行控制,避免浇筑速度过快对模板造成冲击。在振捣环节也要注意避免和模板、钢筋接触,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浇筑之后需要对初凝预制件进行养护[4]。
(三)运输与安装技术
         在施工现场的大型设备主要是吊车,可以对预制件进行吊装,然后由施工人员进行位置的确定,比如在预制梁的安装中,首先要根据施工的规范以及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施工,确保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然后结合工艺要求对柱进行固定,确保其可以发挥出支撑作用。其次,要根据施工需要对大型的吊车进行选择,然后吊装预制梁,期间要对吊装的速度进行控制,避免预制件与构件的撞击而破损,在吊装位置基本达到指定安装面后,需要使用定位卡进行上部的固定,让梁的底边线和柱托座的控制线完全重合,然后对梁调整,使其慢速下降。最后,需要对组装后的搭接位置打胶,然后使用泡沫胶填塞,避免存在较大的缝隙,还可以使用无收缩砂浆进行接缝的封堵。
三、公共建筑项目装配式技术应用要点
(一)裂缝控制
         对于公共建筑项目的装配施工来说,出现裂缝问题会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使用高压注浆技术,将粘度强的胶粘剂填塞到裂缝中可以显著的提升公共建筑安全,在装配构件受损时也可以及时进行修复。
(二)过程控制管理
         在施工期间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十分关键,比如在生产预制构件的过程中,需要对模板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提升模板的强度避免出现损坏问题,再如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关键是做好配比以及强度试验,实现建筑整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5]。
(三)装配结构的验收
         完成装配建筑的吊装、安装、浇筑之后,需要对安装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期间会利用到红外无损检测仪器和应力传感器,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显著的提升检测效率,对建筑是否存在裂缝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建筑结构是否达到质量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公共建筑工程中利用可以让建筑的质量得到保证,同时施工效率得到提升,在施工环节需要对施工技术的使用条件明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加强质量管理和工程验收,这样才能让预制装配式建筑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峰.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J]. 甘肃科技纵横, 2018,047(003):47-49.
[2]孙小勇.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J]. 建材与装饰, 2018,538(29):50.
[3]张小林.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的应用[J]. 砖瓦世界, 2019,(004):108,171.
[4]张琳.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36).
[5]李溯.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012):186.
作者简介:宋琦(1988.8-),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大学专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