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4期   作者:王旭阳
[导读]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引用后浇带技术有利于强化工程稳定性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引用后浇带技术有利于强化工程稳定性,为建筑工程提供安全保障。由于该技术难度较高,想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其理论知识和应用价值,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为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奠定基础。因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概念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优化方案,同时阐述其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优化
引言:
         后浇带技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工程混凝土所受应力,是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传统施工技术而言,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混凝土维护期间产生的裂缝问题。因此,近年来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由此可见,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优化展开分析[1],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稳定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技术是近年来建筑施工中发展较为迅速的技术之一,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应用原理是通过合理技术将建筑工程混凝土所授的压力进行分散,从根源上减少裂缝带来的结构变形或应力缺失等问题。在后浇带施工技术涉及环节,相关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整体受力。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普遍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在温度作用下会产生热胀冷缩效应,容易产生裂缝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人员需要提前对混凝土压力进行计算和试验,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合理。与此同时,建筑施工还要保证混凝土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为提高建筑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奠定良好基础。
二、后浇带技术的优化方案
(1)留设后浇带的优化要点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后浇带技术,需要结合后浇带性质和功能对留设位置进行科学处理。其优化要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后浇带间距留设,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展开施工,并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设置后浇带间距。同时,在后浇带间距设置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季节和气候因素,由于不同季节和气候产生的温差较大,所以在后浇带间距设置过程中需要结合季节和气候的平均温度进行分析[2]。第二,后浇带宽度留设,后浇带施工需要充分保证基建筑工程基础部分和楼板部分结构的完整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受力处对钢筋强度和质量要求较高,只有保证钢筋受力后不会切断,才能够充分满足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求。如果后浇带宽度设置较大,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切割工程受力钢筋,待后浇带施工完成后再对受力钢筋进行焊接,保证焊接质量满足钢筋受力需求。一般情况下,后浇带宽度需要控制在10米左右。第三,后浇带位置留设,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习惯将后浇带位置设置在混凝土受力最低处。实际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将后浇带位置设置在梁、板反弯附近。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科学留设后浇带位置。如果在后浇带剪力墙中设置后浇带位置,需要保证混凝土结构断面和后浇带完全一致,从而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或变形等不良现象。
(2)设置止水板的优化要点
             增加止水板能够提高混凝土防水效果,使水在进入混凝土缝隙过程中遇到止水板后无法继续渗透,从而达到良好的止水效果,在止水板设置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止水板需要结合后浇带留设位置进行设置。

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板设置过程中,由于地下室对防水需求较高,所以其设置内容也相对复杂[3],通常需要在后浇带下设置防水层,并且将设置宽度控制在8-10米范围内。由于对钢筋下部模板进行清理具有一定的困难性,所以通常情况下底板后浇带无需设置止水板。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在进行后浇带防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需外墙和底板两个方面,为了避免后浇带出现积水现象,可以通过内部增加钢板的形式进行隔绝。通常情况下,钢板厚度应控制在3毫米左右,在钢板设置过程中,需要将一般钢板留在混凝土中,另一半露出表面,从而有避免给水现象。
(3)处理接触面时优化凿毛处理工艺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部门需要组织专业人员清理浇带接触面。保证后浇带中接触面中的左右金属等材料干净整洁,从根源上减少金属材料出现弯曲、折断、腐蚀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要及时处理后浇带施工位置的杂物或积水,保证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区域干净整洁[4]。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重点清理钢筋上的铁锈、砂石等污渍,并且对后浇带两端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工艺处理,与此同时还要时刻保证后浇带两端的混凝土具有湿润性。充分满足以上需求后,施工人员需要对接触面进行涂刷,而后展开混凝土浇筑工作。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混凝土质量和等级合理,通常,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强度大于后浇带两端的混凝土强度,并且混凝土强度最少要高出一级,为了减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受温差影响产生热胀冷缩效应,从而引发变形和裂缝现象,需要适当增加膨胀剂解决这一问题。
三、做好后浇带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带完成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后,通常情况下,混凝土需要经过长时间风干形成硬结状态。而在此期间,施工单位需要最好后浇带养护工作,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总结来看,后浇带养护时间最少需要达到7天以上。如果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过外加剂,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后浇带养护时间,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可以看出,通常使用外加剂需要养护时间达到半个月左右以上。
         在后浇带养护过程中,为了防止外来人员践踏,对混凝土带来的不良影响,施工人员需要在后浇带周边安装护栏。与此同时,在后浇带混凝土拆模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在拆模时留下空白和死角。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要在后浇带混凝土表面涂抹养护液,并且在后浇带封闭前,为了保证后浇带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5],施工单位需要针对性采取措施做好保护工作,在此期间,最好不要拆除模板支撑结构。并且施工人员在架设支撑结构时,需要做好施工区域周围勘察工作,保证周围没有其他施工或外在因素对后浇带带来不良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当前,建筑工程在地下室顶板、内墙、外墙等方面广泛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并且应用效果良好。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结构的日益复杂,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需求也相对提高,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后浇带施工技术,才能够从根源上减少由裂缝带来的结构变形或墙体开裂等不良现象,从而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推动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书亮.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7(33):300-300.
[2]于皓皓.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565(04):39-40.
[3]王鸿玲.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8,225(12):152.
[4]姚红卫.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244.
[5]薛兴亮.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J].环球市场,2017(9)
作者简介:王旭阳(1988.12-),男,汉族,山东滨州,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