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探究吴秀丽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吴秀丽
[导读] 一起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手法,其有效扭转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一人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乏味局面,为学生自主地融入课堂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小组合作教学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可以自主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并且在共同交流的过程中,一起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小组合作
引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对学习的实际需求,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够构建起更加高效的课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式过于老套
初中学生仍处于对事物好奇心很强的阶段,在课堂上分心也往往是由于外物的吸引力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本就应该拓展学生的涉及领域,可实际课堂中教师往往会为了课程进度而忽略学生的感受,枯燥刻板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不了足够的兴趣,听课质量很差,加上现在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上课走神,影响学生课堂上吸收知识。一个良好的氛围不仅对学生学习有帮助,也可以帮助学生的身心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学课堂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高效的实现知识点的吸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课堂气氛死寂沉沉,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导致课堂活跃度越来越低。
(二)小组合作教学重视结果,忽略小组探讨的作用
课堂教学通常是简单地对文章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当前文章的答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学结果,忽略小组探讨的重要作用。某些情况下,即便学生想要解决问题,教师也会因教学时间不够而匆匆带过,这就导致学生的问题长久被积压,久而久之,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此外,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过程中,仅仅给予学生三分钟时间,学生尚未讨论出完整答案只能匆匆结束。此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效明显不高,更无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学生知识积累不足
毫无疑问的是,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类学习科目,想要学好语文,不仅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有优秀的表现,更需要学生在课后自主积累语文知识,从而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时,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有的学生喜欢在课后自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有的学生却对阅读没有太大的兴趣,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具有优秀的语文素养,而有的学生语文素养较差,继而又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方法
(一)合理创建学习小组
如果想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合理创建学习小组。创建学习小组之前,教师需要先行确定小组人数,通常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如果太少,难以开展合作,太多则容易产生分歧。

并且,在创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更为深入地融入学生群体,通过分层的方式对学生分组,保证每一组别的学生平均实力是相当的,以此让小组成员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群体的竞争意识。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沁园春·雪》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组别进行自主探讨。当学生在对诗词进行初步探讨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深度讲解。这是毛泽东描绘自己的凌云壮志的诗词,教师完全可以从此项内容着手,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毛泽东的伟大事迹以及对毛泽东的认识。而后,教师随机抽取小组上台讲解。在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将会形成更完整的专业认识,有助于更为有效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出示一些合作的题目,这些题目要确保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一些过于肤浅的问题,往往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而那些太过于深奥的问题,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前,要保证选择的学习主题是合理的、科学的,是真正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开始学习课文时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朗读课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课文的朗读,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比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内相互纠错,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在最后要进行课文精讲的阶段,针对一些组内学生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重难点进行突破性的课文精讲。这样的课堂将变得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也变得更加高效。
(三)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加强语文课堂小组学习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自身合作意识较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投入,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影响他人,从而破坏整个小组的学习质量。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能够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从而加强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在安排小组任务时,通过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来让学生逐渐养成互相合作的习惯和关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预习课文,同时安排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在课上与小组成员互相沟通,这样一来,自然就能够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加强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极大发挥,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正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追求的核心目标。要实现这一核心目标,我们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曹晓丽,苟嵩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实践[J].学周刊,2020(03):97.
[2]马光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2.
[3]杨俊奇.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J].学周刊,2019(3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