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下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物质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是这样,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己的事漠不关心等一系列的情感问题,则更好的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而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文章从3-6岁的幼儿着手,通过家庭、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出导致儿童情感冷漠的成因及家庭教育方面的对策。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对策是否准确。
关键字:情感冷漠、家庭教育、成因、对策
在这个网络纵横、物欲横流的年代,“情感冷漠”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成人身上。幼儿出现的情感冷漠,则更让我们担忧。幼儿的情感冷漠所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一现象并没有引起家庭、教师以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得重视。只是随着这类得问题所产生的后果开始逐渐浮现,人们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如何治理这种“情感冷漠”,则是一道严峻的社会和医学命题。
1.幼儿情感冷漠所表现的现象
儿童情感孤僻、冷漠是属于退缩行为中的一种表现,据调查研究表明,一般情感孤僻的儿童中,男孩要多于女孩。儿童情感孤僻的主要表现为:
1.1孤独离群。不愿意和同伴接触交往,也没有交流的倾向和要求,只和个别的小朋友交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一般情况下都会整天沉浸在个人的小天地里。
1.2情感冷漠。对人不热情、常常是面无表情;心理存有排他性,对外界有抗拒性,很难融入集体中去;不易接受别人,看人时也常常是眯眼斜视或是用余光、很少正视。
1.3语言障碍。一般情况下很少说话,就是说话声音也是很小、很低沉,很难听得清楚;经常喜欢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而无意义的话;有些儿童还喜欢有意无意的尖叫、乱喊。
1.4兴趣狭窄、行为活动单调刻板,适应新环境困难。一般他们喜欢长时间的只专注于某一种或几种游戏,经常重复的选择做同样的事情,反复同样的动作,保持同一样的环境模式,很难以融入新环境。
1.5缺乏正常的同伴交往技巧。一般很少主动找同伴游戏、活动,即使找小朋友,要么突然拍一下他的肩、要么揪他一下或搂他一下,然后走开了。好像拍人、揪人、搂人不是为了找人游戏活动,而仅仅只是一个动作罢了。
2.幼儿情感冷漠的原因分析
2.1幼儿情感冷漠的原因分析——社会因素
2.1.1从社会角度出发,分析幼儿情感冷漠的原因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些,对幼儿的印象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网络和电视。3-6岁的幼儿,年龄较小对于汉字的认识有限。所以,网络和电视对他们来说是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的。
2.1.2从幼儿园角度出发,分析幼儿情感冷漠的原因
3-6岁可以说是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人们日益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所以,幼儿园教育要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发现和发展幼儿。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是个小社会,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社会人。幼儿园的关系主要包含师师关系、师幼关系和幼幼关系三个方面。每一个关系对幼儿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2.2幼儿情感冷漠的原因分析——家庭因素
2.2.1隔代教育造成幼儿的情感冷漠
现代都市人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大多数都是由老人代养,自己跟孩子交流玩耍的时间很少。而老人带孩子常常有这样的传统,当小孩子不小心摔跤,老人便赶忙说:“都是这条路不好,把我孙子摔倒了,”甚至还踩踩石头说“石子不好,谁让你把我孙子摔倒的!”采用这种方法,当时还真能奏效,小孩不会更哭泣,因为他的注意转移了,但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则易怒、发脾气,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不对,没有自己不对的。
2.2.2单亲家庭造成幼儿的情感冷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单亲幼儿由于家庭不健全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凡事觉得低人一头,错误地以为许多东西与自己无缘,因而参与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低。同时由于承受了家庭变故的原因,他们表面上虽然坚强,但内心大多数比较脆弱。单亲家庭孩子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与人相处冷漠缺乏热情,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这说明,多数单亲儿童都具有闭锁心态,缺乏社交能力。
2.2.3进城务工现象造成幼儿的情感冷漠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2.4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幼儿的情感冷漠
现在不少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因此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进而形成冷漠心理,对公共事务不热心,对小动物没有爱心,对亲人不关心……冷漠心理不仅是孩子日后人际交往的障碍,也妨碍其情感的健康发展,给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留下莫大的遗憾。
3.解决幼儿情感冷漠家庭教育方面的对策
3.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认识冷漠的根源
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地其实原本是热情、善良的,他们之所以变得冷漠,往往是由于受到成人或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孩子冷漠的根源。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务必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热情待人,关心他人;平日里和孩子一起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和电视剧,在融洽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孩子热情、善良的品质。冷漠心理失去了滋生的土壤,自然无从萌芽。
3.2学会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
要想让孩子真正关心、体贴他人,就必须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玩“假如我是……”的角色换位游戏,让孩子体验相关角色的内心感受,认识到他人也渴望得到关心和帮助,进而改变冷漠态度。
3.3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促进宝宝自由表达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体验常常伴有喜悦、愉快、满足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常伴有恐惧、不安、孤独、退缩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会常常带给人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等积极品质,消极的情绪记忆则会带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消极情绪虽然无可避免,但妈妈应该尽量培养发展孩子的积极情绪,重要的是促进孩子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发展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调控能力。
3.4让孩子感受情感,学会关心、学会爱
要让孩子有一颗热情的心,就应该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观看赈灾义演,参加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的捐款,把零花钱和图书捐助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参与张贴公益广告、标语,义务宣传公益知识……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这些活动,感受公益活动的意义,唤醒孩子内心热情的一面。
总之,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幼儿期是关爱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用自己的情绪、情感来感染幼儿,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久而久之,经常受到影响的幼儿就易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关爱品质。所以,我们一定要为孩子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在良好的素质熏陶下;在正确科学的教育培养中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董梅.《做孩子的心理医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2】董梅.《别让情感危机毁了孩子的前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3】缪建东著.《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