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都让人均占地面积快速缩小,这一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稀缺已经成为愈发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的发展势在必行。随着建筑的发展以及其数量的快速增加,建筑的基础地下室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关的技术愈发完备,人们对相关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充分。在这一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建筑所搭配的地下室出现渗漏的主要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分析了其解答策略,希望可以给有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原因;防治措施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质的改变,所以人们对居住与办公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在漏水、渗水方面。因此,建筑漏水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体验,而且给生活带来严重不便。具体来说,建筑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房屋建筑的主力军,而地下室几乎是建筑的标配。从科学的角度看,房屋建筑出现漏水问题不但会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而且会给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带来负面影响。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保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质量,从而提高施工企业在居民心中的满意度。
1地下室结构渗漏原因
1.1设计问题
高层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为了节省建筑的成本,非防水部门增加了建筑地下室渗漏的可能性。建筑施工单元以全封闭模式操作,用于防水层的操作。其次,建筑工程公司忽视了导致结构外部裂缝的因素,只有防水结构,最终导致地下室渗漏。除此之外建筑的公司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防水层防水高度等多方面的条件因素设置的和建筑实际水平不够契合而导致实际建筑效果没有能够达到住宅的具体要求,进而建筑防水措施就起不到应该有的效果。建筑的整体质量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质量,但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一些中国建筑公司选择低价不合格材料来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期间使用不合格材料的问题最终导致建筑的地下室泄漏。
1.2防水施工技术问题
地下室防水分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地下工程的防水方案,应该遵循防排结合、刚柔并用、多道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刚性防水的主要问题是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材料上的配比问题和其材料商的加工问题等,造成建筑地下室出现的渗漏。柔性防水通过柔性防水材料(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来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建筑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渗漏的能力。柔性防水需根据施工现场制订施工方案,根据方案来采购柔性防水材料,使其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2地下室结构渗漏防治措施
2.1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防水卷材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基层的平整性与牢固性,避免存在开裂等问题。平整度的检查采用2m直尺,粘贴施工的基层表面要保持干燥性,含水率需控制在9%以下。如果基层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需要科学地进行水泥砂浆的配比,并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在地下室平立面的交接位置,需要将阴阳角均设置均匀的、平整光滑的圆角。地下室底板一般采用空铺法施工,因此,需要在此之前将防水卷材沿基准线全幅铺开,随后,从一头将卷材揭起口沿卷材长幅中线对折,在此处理过程中要避免卷材的划伤,保证其卷材拉铺处理的规范性。防水卷材有时也采用滚铺处理的方式,在处理中需遵循其施工工艺的规范性。
2.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质量多年来就是防水施工的重要保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预处理,其涉及的主要步骤为:首先要对杂物进行清理,进而使用清水保证模板的湿润,最后进行脱模剂涂刷。初步工作完成后,应运输混凝土。在运输混凝土时最好采用地面泵运输,混凝土分层均匀对称浇筑,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时间在四个小时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必须要加强混凝土振捣管理,尽可能防止出现漏振的情况。为保证振动器的移动距离低于振动半径的二分之三,振捣施工应定距分层,为尽可能降低漏振的频率,振点应重新振捣至出现虚浆为止。
2.3防水密封的措施
1)表面封锁。通过对墙壁进行涂层或者覆盖一层保护膜,来加强墙壁对于水分的保护和漏水的防治,加强地下室内部对水分的耐受性。2)强化填充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将渗水孔以及各种耐水性海绵打入墙内实现对墙壁裂缝的填充。这种方式不但对于水分有很强的吸收性,而且还可以加强墙壁内部机制的稳定性,提高墙壁对于各种振动的抗性,提升后期的修复能力。3)灌浆注射法。灌浆浇筑是利用打孔机将灌浆打入内部墙体,实现墙体表层加固,并且能够有效吸水,防止漏水现象发生。4)其他。利用钢板碾压法或者钢筋打入法来加强其内部的整体性,对于防水虽然没有作用但也有非常高的稳定性。
2.4主体渗漏处理措施
主体渗漏是指地下室侧墙或底板、底板深基坑施工不当造成混泥土缝渗漏。如果地下室侧墙和底板有渗水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不密实造成的微孔隙,或是防水涂料不严密造成的渗漏。如果渗漏不严重,应先清理渗漏部位,然后根据具体渗漏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水建材。如果漏水严重,单纯的防水建筑材料不能起到很好的封堵作用,就必须采用注浆处理的方法和防水材料来防止漏水。先在地下室墙体及墙后进行灌浆,然后用防水混凝土进行墙体衬砌,用水泥砂浆涂刷墙体或采用刚性防水方法最后采用防水涂料和纤维增强材料进行涂装和密封处理。
2.5抗渗混凝土质量控制
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要经过优化,确保达到最佳效果,可以请业内专家指导提出优化建议。混凝土浇筑前要查看天气预报,不要选在雨天浇筑。混凝土二次浇筑前,应洒水湿润,确保混凝土之间有效粘结。混凝土浇筑要确保供应及时,保证连续浇筑。在浇筑过程中要检查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随意加水,浇筑外墙混凝土时,如地下室高度较高,要采用串筒,以防混凝土离析。底板混凝土浇筑时要沿着一个方向依次推进,底板厚度较大时应采取分层法进行浇筑。混凝土振捣要派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振捣工进行振捣。一般在放料处设置一个振捣棒,还有一个振捣棒随着浇筑方向依次振捣过来,振捣要快插慢拔,振捣要振到不冒气泡,开始出现浮浆为止,但也不能在一个点位振捣时间过长;振捣间距一般不超过50cm。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进行全程旁站,防止漏振、少振。混凝土要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收光,以防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抗渗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薄膜,养护14d。
2.6强化穿墙管周围的密封性
首先,在地下室侧墙中预留穿墙管时,要注意各根穿墙管间的距离,通常要超过300mm,确保其周边的混凝土在浇筑时能够得到有效的振捣,让穿墙管周边的混凝土结构具有有效的防水能力;其次是止水环的焊接工作,在止水环根部一周嵌填遇水膨胀密封胶,增强密封性。穿墙管应安装牢固,不得在浇筑后的混凝土上开孔。
结语
地下室不仅是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稳定和安全的基础。因此,地下室的防水防漏工作已成为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地下室后浇带和施工缝的处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采用合格的防渗建材,降低建筑地下室渗漏的可能性,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洪源.既有建筑地下室防水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21):115-115.
[2]覃善总,姚金根.聚丙烯纤维与膨胀剂“双掺”技术在地下室施工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08(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