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是当下乃至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之一,具有较大的影响意义。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现状,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静态规划转变为动态规划、物质规划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注重协调设计及特点规划、加强规划设计人员能力提升、加快社会资源配置模式转型等,本次研究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重要性
1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基于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及建设需求,对其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尤为重要。城市规划设计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在其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科学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设计、交通优化设计、产业布局设计、经济发展设计、综合治理设计、文化教育设计、城市功能设计等。在对某一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中需要对城市建筑进行设计布局,城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首先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规划,可以为城市的整体美观与布局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顾名思义是指对一项工程建筑进行布局设计,建筑设计注重该建筑的个性化、功能性。建筑设计不能从某一层面进行,而是需要对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进行研究分析后方可进行设计实施。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对其建筑结构、建筑形状、建筑空间、建筑美观等。建筑设计中往往涉及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图纸设计、项目方案等。因此,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对城市整体规划设计起到较大的影响。
3当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创新及建筑设计分析
3.1静态规划转变为动态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作为百姓生活及工作学习的重要主体环境,如何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及发展布局已经成为当下诸多学者、专家的主要研究议题。通过相关资料及数据整理后发发现,以往我国城市属于静态规划设计模式,主要是根据土地利用、建设项目需求等进行硬化设计布局,对其周边因素及发展考虑欠缺,不能从城市整体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导致日后城市发展布局缺乏协调性、科学性。在诸多建筑设计方面也体现不出功能作用,严重影响城市整体美观。新时代来临,十八大及总书记都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规划及建设主体。城市规划设计也日益出现理念创新与模式突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将传统的静态规划及僵硬布局进行完全颠覆,从城市生态建设、绿色环保及功能发挥角度出发,优化了城市资源剩余配置,将土地利用与绿色生态进行融合,大规模设计绿色生态链及体系布局,让城市更加绿色和谐。在建筑设计中也体现了绿色、动态理念,将其与城市整体规划设计进行完美融合。
3.2物质规划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在该过程中虽然取得一定功效,但不符合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及百姓精神需求。而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来讲,其规划设计中无法体现其城市价值与功能。以城市个体身份出现的建筑项目,在其设计过程中也多以硬性满足物质保障为基础。缺乏对休闲、娱乐、功能等系统规划布局。当下随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社会治理及城市规划理念,将其进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转型至关重要。当下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以教育、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方式为主,提升了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及物质满足,解决了城市发展与百姓需求的问题性、冲突性。而建筑设计中也将诸多元素进行融入,如综合性商超中包括民用建筑、大型商超、娱乐公园、写字办公等,体现了该建筑项目的功能性与包容性,从各方面、各角度对其设计理念创新进行诠释。
4优化措施
4.1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首先,应该明白城市发展及建设主题方向。例如:以生态自然及旅游发展为主题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强调城市建筑的环保性、绿色性,将景观与生态作为建筑设计实质,并融入历史、人文等相关元素。在其旅游景观打造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规避盲目性、肆意性的工作开展;在以汽车工业为主题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突显城市建筑的蓬勃性、彰显性,将其工业成果及价值效益进行视觉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建议节能低碳、优质环保,将建筑结构进行立体化、机械性彰显,体现其工业韵味及产业精神。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优化方面,一定要从城市发展主题及特点入手,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4.2注重协调设计及特点规划
城市建筑不能单从其自身角度考虑,一定要从其整体价值与周边环境进行出发。在其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居民、自然环境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相关工作进行量化、细化。例如:乌镇作为我国南方重要旅游景区,素有“江南水乡”之称,其景色十分优美。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后发现,该建筑设计多为二层复古小楼,其材料为木质结构。这种建筑设计对该周边环境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起到景观协调及美观布局的重要功效。很多游客对还在乌镇进行留宿,体验与享受世外桃源。该案例将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的互利协调、特点彰显进行体现,对全面提升其价值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4.3加强规划设计人员能力提升
第一,设计人员专业性及理论知识较为缺乏,对城市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方式、构造组合不了解,导致实际设计中因缺乏专业性导致的问题频频出现。第二,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城市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人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从其建筑的功能性、特点性入手,单一的依附于图纸、理论,导致建筑设计效果不佳。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在预制装配建筑设计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十分必要,例如:定期、定时举行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将城市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理论知识进行传授;提升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BIM技术等进行网上实践与模拟设计,全面提升设计人员设计技巧及专业能力。
4.4加快社会资源配置模式转型
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在城市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提升社会资源的价值性及合理性。社会资源是社会稳定及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科技资源、生产资源、教育资源、维稳资源、商业资源、农业资源及组织资源等,具体如下:第一,在进行其转变社会资源配置中应侧重于资源价值性、合理性发挥,社会资源配置应该以大多数社会群体及个人利益为主,将社会资源的价值发挥进行充分体现,规避浪费资源、剩余资源及不合理资源配置。第二,在转变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该以平等为原则,社会资源配置中一定要采用均匀、平等的原则,例如: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应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异性,对重点学校、学区等进行地域平均设置,而不是强调高干子弟及经济构面。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成为城市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集约化发展的趋势下,其对于推动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充分考虑,力求借助建筑工程的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为城市创造更为丰富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喻婷.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9):12-13.
[2]刘佳雨.浅析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J].建筑与装饰,2019,4(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