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作业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桩桩基施工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期   作者:盛文雷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城镇工程建设效率明显提高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城镇工程建设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基础工程在建设工程中占比较大。旋挖钻机因其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灵活方便、安全性能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桩基工程施工。
关键词:干作业旋挖、灌注桩、质量控制
        
         西南地区地貌特征多山地、高原,工程建设场地受地势影响较大,施工临时用地较少。干作业旋挖钻机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履带自行式钻孔机械,它施工速度快、操作灵活方便、适应地质范围比较广,无需泥浆护壁,不必设泥浆池、节约用地,同时还具有安全性能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
         1干作业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干作业旋挖施工是利用钻杆带动钻头旋转破碎岩土,并直接将土屑装入钻斗内、土屑装满钻斗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出土卸土,直至钻达设计深度。干作业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场地准备   桩位放线   钻孔出渣   
         成孔尺寸检查   清孔   钢筋笼制作吊装   混凝土灌筑   成桩。
         2干作业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2.1场地准备,场地布置应科学合理,能够合理组织运输,临时场地的占用应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减少相互干扰。场地平整后,地基承载力、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合理规划旋挖钻机行驶路线,尽量少占用施工场地,孔桩间应修一条临时道路,并进行整平硬化,确保施工机械设备、车辆能正常作业。场地临时道路必须硬化,并应设置畅通的排水系统,必须满足运输和消防要求,要把仓库、材料加工棚、堆场和施工点贯穿起来。各施工桩周围应开挖排水沟,并就近接入场地道路的排水系统。
         2.2桩位放线,测量放线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平面控制网的控制桩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再根据轴线控制桩进行桩位放线。
         2.2.1复核场区控制桩,建设单位在移交测量控制桩的同时现场复核控制桩的坐标和高程,做好复核记录和控制桩保护工作。
         2.2.2建立建筑施工控制网,根据已复核的场区控制桩,建立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根据总平面图所标示的方位,采用全站仪把轴线投测到轴线控制桩上,用钢尺实量轴线间距校核,经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建筑物的±0.000高程面,应根据场区控制桩高程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场地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对位置上,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
         2.2.3桩位施工放线,将全站仪架设在轴线控制桩上采用极坐标法精确放出灌注桩位置。为保证放线的准确性,采用方向线交会法或角度前方交会法校核主要轴线上桩位或测量相应位置上的桩间距离。
         2.3钻孔出渣,旋挖钻机就位准备时应检查机械的工作性能是否良好,根据灌注桩桩径、工程地质条件配置合适的钻头。钻机就位时必须稳固、水平、定位准确,不宜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必要时可在操作范围内铺设钢板或垫层。
         2.3.1旋挖钻孔应采用跳挖方式,每根桩钻孔前应埋设钢护筒,护筒壁厚不小于4mm。护筒长度应根据现场工程地质实际确定,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100~200mm。采用旋挖钻机静压法埋设护筒,护筒埋设中心应与桩位中心保持一致,同时要保证垂直向下。护筒顶部位置应高于桩周围地面200mm,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发生塌孔。
         2.3.2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钻进过程中应经常对钻机对位进行检测校正,填写钻孔施工记录。钻进渣土应卸弃至距离桩孔边6m外的临时堆场,并应使用运输机械及时转运至指定弃土场。


         2.4成孔尺寸检查,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用测绳检查孔深、用钢尺测量孔径、用线锤检查桩孔垂直度、用全站仪测量桩中心检查孔位。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经相关参建单位代表验收合格后方可清孔。
         2.5清孔,桩孔验收合格后应进行清孔。清孔采用自制的平底双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用标准绳测量孔底沉渣厚度。清孔处理后的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端承型桩应不大于50mm,摩擦型桩应不大于100mm,抗拔、抗水平力桩应不大于200mm。
         2.6钢筋笼制作与吊装,钢筋笼应按设计要求制作,连接牢固、尺寸准确,在搬运与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吊放时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就位后立即固定。
         2.6.1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应在现场分节制作,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焊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隔点焊加固。为了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对长骨架,起吊前应在骨架内焊接环形加强箍筋和三角支撑,以加强其刚度。制作完成后进行逐节验收,合格后挂牌存放。
         2.6.2预埋声测管,声测管预埋时应严格控制埋设质量,以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声测管应采用专用金属声测管,其内径宜为50~60mm。埋设数量当桩径不大于800mm时,应不少于两根,当桩径大于800mm且不大于2000mm时,应不少于三根,当桩径大于2000mm时,应不少于四根。声测管一般随钢筋笼分段安装,每段之间的接头采用反螺纹套筒接口或套管焊接。声测管应牢牢固定在钢筋笼的内侧,对称布置,且互相平行,并与桩横截面垂直,定位准确。灌注混凝土时应注意声测管密封,管底应封闭,并应与钢筋笼底端齐平。管口应加盖,各声测管口高度宜一致,且宜高出桩顶面300mm以上,埋设完成后应做水密实验。
         2.6.3钢筋笼吊装,吊装钢筋笼时,由于钢筋笼直径较大,笼身较长,为保证钢筋笼在吊入孔中的时候尽量不刮撞孔壁。采用两点吊装,第一吊点设置在骨架的下部,第二点设置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三分之一之间。起吊完成后应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必须调直后重新起吊。钢筋笼整体调入桩孔后,应对骨架进行定位,首先对钢筋笼进行临时定位,在箍筋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筒找出桩位中心,使钢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随后在护筒顶部处的钢筋笼四周对称焊接孔壁支撑,进行最终固定。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应再进行一次检测,检测是否有坍孔现象,如有坍孔现象应及时进行处理。
         2.7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在拌和前,应对骨料进行仔细筛分,确保骨料均匀,集配良好,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制成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灌筑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供应充足、浇筑连续。
         2.7.1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孔底沉渣厚度,沉渣厚度超过设计或规范要求时需进行二次清孔,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2.7.2混凝土灌注,采用灌注导管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导管使用前,必须对导管进行外观检查、对接检查。导管长度应根据孔深进行配备,保证混凝土应能顺利从导管内灌至孔底。
         (1)导管在孔口吊入时就应逐节连接牢固,设置密封圈。吊放时,应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定沉放,避免卡挂钢筋笼和刮撞孔壁。导管使用前必须进行拼装试压,检查管身接头有无漏损情况,如有漏损,必须修补或更换。
         (2)导管的上口应连接容量为3m3以上的储料漏斗,在漏斗出口与竖管连接处,悬吊一隔水塞。初始浇注时,混凝土必须将漏斗装满,然后剪断吊塞铅丝,漏斗中的混凝土推压着隔水塞迅速坠落,导管开始灌注混凝土。首批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受的阻力较大,易使和易性变差,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能力,以便迅速向漏斗中加混凝土,然后再稍拉导管。若起重能力不足,则应晃动漏斗,使混凝土顺利下滑至孔底。下灌后,继续向漏斗加入混凝土,进行后续灌注。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有利于后续混凝土的顺利下落,否则混凝土在导管中存留时间过长,其流动性能变差,灌注混凝土下落困难,导致断桩。在混凝土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混凝土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
参考文献:[1] JGJ94- 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2] 张新彬 旋挖干取土法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应用200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