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对房屋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确保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而且还要具有适应性与美观性,因此,预应力施工技术的重视度在逐步提高。在房屋建筑中,预应力的施工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房屋建筑整体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主要是以混凝土结构为建设基础,集合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设计。通常情况下,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外界负荷值,一旦负荷值超出,就会对混凝土的预应力进行张拉操作,不仅是对建筑整体起到辅助作用,而且还能够对外界负荷值进行抵消处理,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满足房屋建筑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在建筑行业中高新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房屋建筑行业的施工能力更上一层楼。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恰好满足了建筑业发展的刚需。预应力施工技术的运用不仅可延长建筑构件的使用时间,还能大大增强建筑构件的坚硬度。房屋建筑质量控制应如何开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运用研究分析是关键。
1预应力技术特点
(1)改善结构。预应力板很容易适应物理上的变化,墙壁可以放置在任何位置,大幅改善了房子的功能。此外,预应力楼板替代了室内梁,避免铺设通风管道,便于安装。(2)减小基坑开挖深度。对于一些大型建筑物或带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底板和顶板可以用预应力平板铺设;对于配电室和发电机房等,地板高度要求较高,可以部分挖掘地面以满足设备高度,因此,降低了地板高度和底板弯曲过程,从而降低成本。当由负载引起的拉伸应力导致构件破裂时,由于一般钢筋混凝土外部荷载的拉力由耐压性决定,因此没有所谓的预应力,因此其抗裂性非常弱。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构成的构件具有抗穿透和抗腐蚀的能力,因其重量轻,跨度大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构件中。
2预应力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应用
2.1加固施工工作中的运用
加固施工是房屋建筑行业的关键工作,近几年我国加固施工的主要方法有改变建筑体外预应力、受力体系以及增强建筑物表面承受力。他们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强建筑物的承载力来完成加固的目的。但在施工实践工作中,建筑加固的措施的规划主要是取决于受损部位和受损程度。通过预应力来高效完成加固施工工作,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抵抗压力和拉力的能力,这无疑是房屋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推动力。
2.2板柱结构应用
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结构构成的主体,只有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才能够进行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除此之外,在房屋建筑的整体施工过程中,钢制锥形锚具与XM型锚具是最常用的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高空张拉,一般情况下,会选择YC-18、YC-20穿心式的千斤顶。而对预应力筋的配置,则选用碳素钢丝束、钢绞线束,能够全面提升房屋建筑的稳固性。轴线长短对预应力的应用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轴线过长,增加张拉,会对顶柱砂浆造成挤压,就会发生位移情况,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主要是减少或消除柱上弯矩。相反,如果轴线过短,柱结构较长,就能够有效地避免顶柱位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对柱底加固操作,再对上层的楼板进行安装,所有的操作都完成后,最后对预应力筋张拉进行处理。
2.3房屋加固处理
房建工程的加固处理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流程与工艺,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与使用年限,而随着工艺的不断革新与进步,预应力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房建工程的加固处理之中。目前常用的加固方式包括改变受力体系、体外预应力加固、补强建筑面等,不论哪种加固方式,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改善或者修复建筑物对应位置的承载力来达到加固结构的效果,具体的加固方式要根据实际工程中的截面情况、结构形式、施工条件、施工成本等综合考虑,预应力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加固施工主要通过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方式来实现。体外预应力结构相对于其他的加固方式来说,具有自重轻、截面尺寸小、预应力筋的维护、替换与管理便捷、施工速度快、预应力损失小、耐久性高等优点,是后张预应力体系中即为重要的分支之一。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体外预应力法通过在加固部位的外侧设置外加预应力的钢撑杆或者拉杆,使之与混凝土组成复合结构共同工作,达到加固构件的目的,以增强结构自身的抗裂性与承载力。
2.4转换层结构
在建筑结构体系中,转换层结构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备重要的上下层转换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同样也面临着较高的要求。比如在将上部剪力墙结构转换为下部框架时,往往就需要促使转换层结构更为协调有序,在满足内部空间合理创设的同时,体现自身更强稳定性。转换层中合理应用预应力施工技术主要就是为了更好提升其力学作用效果,确保剪力传递和作用更为适宜,有效约束可能出现的变形问题。当然,在预应力转换层结构的应用后,往往还可以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了转换层自重,材料节约效果较为明显,还能够有效增强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从预应力材料选用以及具体布置方式入手控制。
3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
钢绞线为例,下料时长度不能小于结构内的长度,同时要将张拉端长度预留出来。对成品钢绞线进行检查,确保没有磨伤、没有死弯,且严格按照长度进行分类堆放,并结合设计规定对其数量、规格进行全面检查。预应力筋所要埋设的最低点、最高点、反弯点,将直接决定预应力筋在梁中布置的实际曲线形状。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非预应力钢筋上将预应力筋的放线图画出来,其中控制点间隔设置成为1.0-1.5m,要求必须配置专业人士做好放线工作以及核查工作。不同的控制点需要将预应力筋绑扎成型,将波纹管的管底作为标高标准,基于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曲线则为矢高,并在控制点处将箍筋划线标志出来,且在梁的箍筋上焊接支架,支架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m左右为最佳。在预应力筋穿束时,通常是人工进行单根穿束。需要注意的是,要用软布包将穿束端缠好,防止波纹管破损。如果出现了破损,则需要及时做好防水处理。通过固定架将预应力筋垂直位置进行固定,而水平位置则应当保持顺直。完成相关固定工作之后,需要在波纹管的最高点、两端设置对应的排气泌水孔。波纹管上方设置一个圆孔,直径20mm最佳,并用塑料板将开口压住,同时固定端口并通过胶带进行密封。为了防止出现漏浆的情况,所以需要在塑料板与塑料管的端口连接处预留泌水孔。
结语
经过上文的阐述可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飞快,经济力量日渐雄厚促使高新技术不断发展,预应力施工技术也持续深入发展,满足了房屋建筑业的发展需求,使建筑行业更加繁荣,建筑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人们对房屋建设质量好坏也有了更高的判断标准,要求房屋具备更高的安全度,满足好的框架结构。为了满足住户的入住要求,需要建筑技术向深度发展,不断提升预应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建筑业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赛博.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03):133-134.
[2]范华敬.谈预应力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14):106-107.
[3]王凯.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预应力施工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