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 张雨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张雨
[导读] 摘要: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我国建筑工业化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身份证:37233019900913XXXX
        摘要: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我国建筑工业化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认真研究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战略机遇,分析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剖析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政策扶持机制;设计技术体系;管理模式创新
        1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 政策扶持机制还不够健全
        (1)缺少系统的顶层设计。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扶持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政策。各地方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还存在产业激励措施不系统、技术体系集成研发不重视、装配式建筑预制率偏低等问题,对建筑工业化的长远发展缺少科学的系统规划。
        (2)缺少配套的监管机制。在建筑工业化项目的招投标、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和竣工验收等监管流程上,还设有形成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创新机制。由于没有实行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投标机制,不能实现设计、生产和装配施工的一体化,造成多个环节脱节,不能实现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全产业链整体利益最优。
        1.2 设计技术体系还没有完善
        (1)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发展较慢。工业化建筑一体化、标准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发展滞后,设计和加工生产、施工装配等产业环节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
        (2)工业化建筑设计技术系统集成不够。只注重研究装配式结构而忽视了与建筑围护、建筑设备、内装系统的相互配套。
        (3)工业化建筑设计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工业化建筑还没有形成高效加工、高效装配、性能优越的全新结构体系,基于现浇设计、通过拆分构件来实现“等同现浇”的装配式结构,不能充分体现工业化生产的优势。
        (4)工业化建筑围护设计体系存在差距。与全新装配式结构体系相配套的建筑围护体系也还存在很大差距,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墙板”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1.3 关键技术及集成技术尚不成熟
        (1)从设计、部品件生产、装配施工、装饰装修到质量验收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缺乏且系统集成度低。
        (2)装配式建筑的关键配套产品和智能化生产加工技术应用性开发明显不足,高性能钢筋连接产品和连接技术没有得到重视。
        (3)装配现场缺乏协同适用的标准化、协同化、工具化的吊装与支撑体系,建筑结构和机电装修部品的一体化程度低。
        (4)BIM 信息技术对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机电装修和运维等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平台支撑。
        1.4 制约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成本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1)工业化设计体系不成熟。目前工业化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方面程度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机械化操作来代替手工,部品件不具备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条件,发挥不了生产线自动化生产优势。
        (2)全新的装配体系还没有形成。基于现浇设计、通过拆分构件来实现“等同现浇”的装配式建筑,导致施工现场两种建造模式并存,额外增加了施工组织成本。
        (3)工业化项目没有推行EPC 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各方力量不能有效协同,对项目的工期和成本都产生了较大的消耗。


        (4)工业化项目还处于示点示范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建筑工业化市场,工厂建设成本、机械投入成本、技术研发成本、人工技能成本和综合管理成本的摊销,增加了当前工业化项目的工程造价。
        2 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2.1 加快完善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政策扶持机制
        (1)做好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顶层设计。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国家层面应引导建筑行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明确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化发展政策,从立法上确立建筑工业化的行业定位,健全建筑工业化的制度体系。明确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模式,引导房地产项目向建筑工业化转型,发挥房地产企业在推进建筑工业化链条中的关键作用。
        (2)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具体包括:在行政审批方面,建立快速一站式报建审批制度、优先安排工业化建筑项目的市政配套工程等;在财政支持方面,对工业化建筑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返还部分土地出让金、发放工人技能提升培训经费等;在金融支持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开发贷款利率、购房者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上给予相应的浮动优惠等;在科研支持方面,扶持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对做出科研成果的各类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给予奖励、扶持建筑工业化优秀企业申报国家住宅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企业发展建筑工业化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缓解因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成本增加。
        (3)创新建筑工业化的监管机制。一是要完善工业化项目工程总承包投标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项目通过初步设计批复后,建设单位即可实行工程总承包(EPC)一体化招标。在推进工程总承包一体化招标模式示范阶段,建筑工业化招标项目可设置拥有同类工程经验和全产业链资源的投标资格要求,邀请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参与投标。二是要优化工业化项目的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和竣工验收管理流程。支持将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工业化项目纳入专门管理通道,提高建设效率。简化工业化项目的相关程序,建立一体化的工业化项目监管体系,重点强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造价负总责。试行施工图审查在具有工业化设计能力的工程总承包单位之间交叉进行,落实审图单位和审图工程师的“两个主体”责任,完善法人责任险和执业人员责任险制度。三是做好部品件生产质量监管。加强预制构件和部品《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管理,建立预制构件生产首件验收和现场安装首段验收制度。试行产品质量保险制度,完善工程质量追偿机制,逐步建立部品件认证制度。
        2.2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1)研究标准化设计和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
        形成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建筑设备、装饰装修一体化的集成设计技术,包括系统集成的标准化设计和协同设计关键技术。从加工、装配和使用的角度,研究构件部品的标准化、多样化和模数模块化,建立完善工业化建筑设计体系。
        (2)开展主要类型结构体系的集成研究。形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装配式模块化钢结构体系、预应力装配式结构体系、装配式竹木结构体系、装配式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5 种高性能、全装配的结构体系及连接节点设计关键技术。
        3 结语
        2016 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导向下,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步伐已全面提速,国家层面的产业化发展政策即将出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将“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列为全国建设领域2016 年度的八大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在各种利好政策支持下,大规模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气息正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参与到这场创新发展的浪潮之中。让我们增信释疑、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化能力,不断扩大市场化规模,共同迎来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杨嗣信.关于建筑工业化问题的探讨[J].施工技术,2011,40(8 下):1-3.
        [2] 叶明,武洁青.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思考[J].住宅产业,2013(Z1):11-14.
        [3] 张希黔,康明,黄乐鹏.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现状的了解和建议[J].施工技术,2015,44(2 月下):5-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