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其护理措施展开详细的分析。方法 在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采集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当做临床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展开详细的分析,并采取症状自评量表针对患者护理之前与之后的心理情况展开详细的评定并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对比,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护理措施以后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护理措施开展之前,比较结果具备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举措是处理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非常适合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护理措施
前言:心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医学中心脏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患者大多是超过50的老年群体。对于现如今的情况来讲,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具备较高的致死率,并且超过半数的幸存者生活无法自理,一些患者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上述各种问题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我院为了处理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集了我院收治的一些患者当做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采集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当做临床研究对象。62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共有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区间为56岁到86岁之间;而这些患者中共有4例心绞痛患者,19例脑梗死患者,21例心肌梗死患者,15例脑出血患者,3例短暂性脑缺血。每一位患者都是初次发病,并且都是通过诊断标准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此次研究不包括有抑郁史、痴呆史、精神病史的患者。
1.2方法
本文采取症状自评量表针对患者护理之前雨之后的心理情况展开评定;若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调查问卷就会由护理人员通篇读,保证患者能听清、明白;62份发放的调查问卷全都回收并且均有效。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针对患者的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材料都是以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材料采用t进行检验,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用P<0.05代表。
2结果
在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以后,患者的症状自评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措施应用以前,护理前后的比较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所示。
.png)
3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
首先,抑郁。抑郁属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年累月的遭受病痛折磨,并且生理功能日益退化最终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因此,在客观方面,患者若想维持正常生活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而长期受到病痛折磨的患者就会对自我认知产生变化,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出现换衣,从而在心里方面出现失落,通常表现为悲观、消沉、做什么都没有兴趣、孤独、自卑等,临床中将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统统归为抑郁。相关护理人员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的护理措施通常为:第一,应该耐心细致的和患者加强沟通,聆听患者倾诉内心的情绪,进而收获患者的全身心信任;第二,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譬如:为无法自理的患者擦拭身体、喂饭、翻身等。
其次,焦虑。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焦虑,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病情通常是突发性的,对生命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因此,这类患者具有较大的心理负担;与此同时,在陌生环境下产生的不适感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在此焦虑背景下,患者通常会呈现出十分不安、神经过敏、烦躁、紧张等症状。护理人员为了帮助患者缓解这些症状,他们应该做到下列几点:第一,为患者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为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特征和病情的发展趋势,进而有效降低患者心里过度的担心;第二,条件允许可以让患者家属陪同患者参观医院环境并进行详细的介绍。患有强迫症状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长期在较大心理压力的影响下就会出现一种临床症状,通常表现在时常怀疑自己是否已服用药物、怀疑自己的用药量、反复询问医师相同的问题、做事情速度过缓等。所以,护理人员的中心工作就是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提供帮助,清除患者的顾虑与疑惑,才能摆脱巨大的心理压力。通俗来讲,护理人员需要引领患者了解治疗成功的病例,才能提高患者的自信;与此同时,还应该引领患者学会分散注意力的方式,譬如:看书、听戏、运动等,采用这些方式避免患者不停地思考自身状况陷入心理困境,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的情绪。
再次,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主要是指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头痛胸闷、行为倒退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指患者机体逐渐出现的老化,心脑血管疾病出现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护理人员的护理举措就是:第一,提高对患者日常生活护理的重视,譬如:休息、清洁、饮食、睡眠等;第二,对于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准备记事本,在记事本中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且要让患者随身携带,才能为患者随时随地带来不时之需。第三,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与保健意识,进而降低躯体化出现的症状。
最后,敌对意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敌对意识主要是表露其心理存在的问题,患者较易出现烦躁、脾气大、摔东西、激动等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采用理解与宽容的心态看待患者,并且在行为举止方面给与患者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在患者产生敌对行为或是敌对情绪时,护理者应该及时的进行抚慰,还要避免外界对患者的情绪来带刺激,才能让患者转变思维模式与角度,缓解敌对状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为长期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时,采用适合的护理以后,患者自评量表的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工作开展之前,因此,在选择药物针对疾病进行治疗时,采取有效的护理举措能够让患者在抵御疾病侵害时树立自信,并时刻保持自己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韩婷,王庆芳.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6):159-160.
[2]刘哲.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8(10):63-64.
[3]胡博.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8,11(1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