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能够促进胫骨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首先需要选取胫骨骨折患者90名,其次对其进行平均的分组,每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并且保证在对比前,患者的情况无差异性,最后观察临床效果,探究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45名进行传统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命名传统组,45名进行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命名微创组,并且所有的患者均来自我院。结果:微创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组,经统计学软件整理得出,结果均为P<0.05,两种治疗方式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上实施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可以明显的提高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经皮内固定术;胫骨骨折;肢体功能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fixation on tibial fractures and limb function
Xu Xiaoguang
Chengdu Shuangliu District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that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Methods: first ,90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should be selected, then the average group should be divided, each group should adopt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nd ensure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patient's situation before comparison, finally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Among them ,45 underwent tradi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bon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named traditional group ,45 underwent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named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and all patients were from our hospital. RESULTS: Fracture healing tim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day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limb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results were all P<0.05 by statistical software coll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 methods was significant.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fixa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Key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tibial fracture; limb function
胫骨骨折是骨折疾病当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主要包括胫骨平台骨折以及胫骨干骨折,多见10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壮年,随着疾病的产生,皮肤会受到穿破性的损伤,同时还会导致肌肉被挫伤,影响正常血运,严重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诱发较多的不良情况[1]。因此,保证有效且合理的手术方式十分重要。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内固定治疗方式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所以本文以该治疗方式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探究其对胫骨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研究流程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胫骨骨折患者90名,45名为传统组,45名为微创组,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7月。其中,传统组男性有33名,女性有12名,平均(35.27±7.26)岁。微创组男性有30名,女性有15名,平均(38.03±6.91)岁。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比。
1.2方法
在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均在我院实施常规的检查工作,包括三大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型、免疫、胸片检查、生化检查以及心电图监护等,并且对患者的病灶处进行X线摄片诊断,确定患者的AO分型,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CT了解患者的病灶移位情况,以便手术的顺利、有效开展,此外,在术前还需要对所有的患者实施抗生素辅助治疗以及备血、导尿处理。
传统组:传统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以骨折断处为中心,在胫骨的内侧采取弧形纵切开方式,直至小腿深筋膜下胫骨。采取生理盐水对骨折断处进行冲洗,再进行复位。采取螺钉将钢板固定在胫骨内侧,并再次采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最好置入负压类引流管后,关闭切口。
微创组:经皮内固定治疗:在C臂类X线机的透视下,对患肢采取牵引后手法复位,恢复下肢对位、长度以及力线,并纠正旋转畸形。如复位困难或维持骨折时,需采取克氏针以及点状复位钳进行临时固定以及辅助复位。如果骨折间有碎骨块以及软组织或复位较难时,需要在嵌顿时,在骨折端作小切口(3-4cm),协助复位。在骨结节的内下方与内踝上方均行一纵向切口(1.5-3cm),让深筋膜暴露,并沿着胫骨的内侧面与皮下的深静脉以及骨膜间分离,建立皮下隧道,并将钢板由此置入骨膜表面,并再次采取C臂类X线机监测骨折复位、固定情况。如效果满意,则需采取同样型号的一块钢板在皮下对拟,并确定螺钉置入位置,钢板的两端均拧入两枚螺钉,并在骨折处的近端以及远端均行一小切口,均拧入一枚螺钉,在锁定钢板两端均拧入三至四枚螺钉,并取出临时固定类克氏针。
所有的患者均在术后进行抗生素的辅助治疗,并且对患肢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以便尽快消肿,由于所有的患者均没进行外固定,所以需要在术后恢复期进行定期的换药,并于2周后拆线。之后逐渐的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每月定期拍摄X线,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
1.3判定标准
以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来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基本情况.
用Johner-Wruhs评分来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其中包含的内容分别为:优良差。优代表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较佳,不存在感染、疼痛以及骨不连的情况,能够正常的运动,没有活动限制;良代表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一般,不存在感染、骨不连的情况,有轻微疼痛,并伴随轻微的活动受限,但是对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影响不大;差代表患者的肢体活动明显受限(呈跛行步态),对生活和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伴随着神经、血管等部位的损伤,有明显的疼痛感或者是感染的情况。
2结果
2.1基本情况对比
如表一所示,在各项时间以及天数上,微创组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
.png)
2.2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如表二所示,微创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
.png)
3讨论
在所有的骨折疾病当中,胫骨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临床上对于这类疾病来讲,具有较多的固定技术,同时,不同的固定技术所达到的临床效果也不同,因此,本文进行了如上的研究。由于胫骨骨折会导致血运出现问题,从而延长愈合的时间,并且还会因骨折形成的断端来损伤骨折周围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因此,在治疗期间,不仅要以固定和复原骨折端为主,还需要保证血液的正常流通,避免损伤其他的器官和组织。本文的传统组实施的传统固定方式需要行较大的切口,广泛的剥离骨膜和软组织[4],从而严重影响血运的情况,并且不利于保护其他的组织,易出现较为的不良情况,甚至会导致皮肤坏死。而微创组实施的经皮内固定术可以在行较小切口的基础上,更为灵活的固定骨折端,并且改善血运的情况,有效的保护其他的组织,从而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
综上所述,在胫骨骨折患者当中实施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创伤,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卫,李真,左明相.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5):553-554.
[2]董明超.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大医生,2018(Z1):38-39.
[3]崔银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9(6).
[4]许建宇.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对创伤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疗效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8,3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