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分析 李慧男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李慧男
[导读] 摘要: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是建筑的基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整体的质量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一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和后续使用。
        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是建筑的基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整体的质量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一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和后续使用。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地基基础施工,注意保证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和管理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视地基基础工程,不仅要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选择适合的地基基础,全方面保证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有鉴于此,本文就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展开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
        引言
        现代房屋建筑一般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若是没有对地基进行严格的施工技术管理,必然会造成地基的塌陷,严重的会使建筑出现墙体裂缝,倾斜或者坍塌。对于地基基础工程来说,施工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改善土地的渗透性,而是提高土地的抗剪切性,若是没有对土地进行一定的加固,很容易因为地下水地渗透导致土地的松散。其次,建筑物的地基很容易受到周围土层的压力,会对建筑物地基有一个剪切的作用力,这种剪切力会对建筑物的地基造成很大的破坏,所以在建筑整体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地基基础土层进行加固。
        1 砂桩灌筑技术
        该技术主要指的是砂桩挤密的过程,依靠锤击以及振动沉管的方法,形成孔洞,同时管内进行砂料灌注,且对沉管进行密封振实。通常来说砂桩挤密的刚度不能超过混凝土灌注桩,与柱体间土壤共同构成复杂的地基条件,进而加强地基负荷,降低地基的沉降作用,对于透水性能良好的柱体起到排水固结作用。一般情况,挤密砂桩最适宜应用到黏性松散土壤及塑性指数较低的粉土之中。用砂量控制非常关键,必须对砂桩的用砂量进行合理计算,而且要计算施工现场砂桩的实际用砂量。完成相关工作之后,必须对用砂量进行精确测量,注重所有砂桩的灌注细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地基的牢固,进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 抛石挤淤法
        该技术是通过把数量一定的石头抛进那些需要处理的淤泥中实现对地基的加固。这种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对石头的选择有要求。首先是石头的直径大小,要选择适合土质的石头,并且石头最好是要抗风化。在抛掷石头时,抛掷的方向要根据土层的坡向来定。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排出的淤泥有回流到土质中,所以要在旁边铺垫一层放置回流的隔膜。由于石料是简便易得的材料,在操作过程中,石料也可以反复的使用,总体来说成本十分低廉,操作也相对简单。
        3 强夯加固技术
        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强度得到更好的提升,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强夯法进行施工。强夯法指的是利用重物对地基基础进行相应的压实,有效减少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发生较大沉降,提升地基基础结构的安全性。在应用强夯法施工时,地基基础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结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排水能力,合理控制重物的重量,保证地基基础结构更加可靠。(2)妥善控制施工时间,如果强夯的时间过长,地基基础结构很容易出现坍塌,降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另外,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当中,施工人员要选择合理的地基基础形式,并做好相应的基础勘查工作,保证地基基础结构更加合理。房屋建筑工程上部结构的压力由地基基础承担,如果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形式不合理,会降低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影响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结构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箱式结构、独立式与双柱式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结合房屋建筑上部结构特点,选择相应的地基基础结构型式,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
        4 土钉墙支护技术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当中,通过建造土钉墙,能够保证地基基础结构更加的稳定,有效防止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出现结构失稳现象。在应用土钉墙支护法时施工人员要注意以下问题:(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合理的地质勘查,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更加完整。(2)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施工测量,并确定钻杆位置,防止钻杆出现较大偏移。(3)结合施工钻孔要求,合理控制钻孔速度,在钻孔中插入土钉。(4)对土钉墙进行支护,浇筑一定量的混凝土,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更加稳固。为了保证土钉墙支护法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地基基础施工人员要认真按照土钉墙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并结合土钉墙施工流程,做好相应的优化工作,提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5 桩基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当中,通过采用桩基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桩基施工技术指的是通过采用钢桩、灌注桩与混凝土预制桩,对地基基础结构进行加固。

在钢桩、灌注桩与混凝土预制桩当中,灌注桩的应用效果最佳,施工人员利用合理的机械钻孔设备进行钻孔,并在钻孔内灌注一定量的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形成桩基,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强度得到更好提升。将桩基施工技术应用到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能够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更加可靠,减少地基基础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对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施工人员来讲,要认真按照桩基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并做好桩基养护工作。
        6 排水固结技术
        这种技术是利用排水井将地基土体中的多余的水分排出来,这样土颗粒之间的空隙就会减小,地基的土质也就不会因为水源的流动而发生明显沉降。这种施工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以免整体建筑完工后会产生地基沉降。在具体的施工中,排水固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电渗排水、堆载预压、砂井排水,这三种排水固结法各自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技术要求,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施工。
        7 胶结技术
        胶结技术也是增加地基基础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的技术要求就是在地基中掺入部分水泥、水泥砂浆或者是石灰等固化物,这些固化物同地基的土壤结合,就会形成一个复合体,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胶结技术的处理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水泥搅拌处理方法、灌浆处理方法、喷射注浆处理方法。这三种方式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对地基基础处理的效果都是类似的,不过在处理中用到不同的机械设备,需要在具体施工中根据自身所有的设备进行具体应用。
        8 严格控制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在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合理的选择各种原材料的种类,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整体工程的设计标准,而且工程当中地基的强度也必须要达到有关的设计要求。在合理正确的位置处,还必须要不断加强多层住宅的沉降检测措施,对于一些不符合相应规定要求的施工材料,一定要禁止其进入到施工现场当中,所以必须要不断加大检查措施力度,反复的对于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而且在检查和验收的时候,还要派专门的监督人员来进行现场监督,达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9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几个要点问题
        9.1 做好地基基础勘察工作
        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面临的地形较为复杂,因此一定要保证地基勘察的准确性,对于地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勘察,找到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预案。勘察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勘察经验,为后期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和数据,在勘查过程中要谨慎操作,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进行精准的计算,保证勘查数据的准确性。
        9.2 重视地基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要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就必须重视支护设计,建筑需要建筑构架,支护设计相关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在进行支护设计之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及时将不必要的施工材料和建筑垃圾清理出去。在开挖土方时要注意地下埋藏的管道,并做好相关的迁移工作。在开挖土方时要制定相关的挖掘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制定相关的预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挖掘的工具和挖掘方式,在挖掘完工后还要派驻专人给予施工地点进行保护,防止再次返工,在基坑周围要放置醒目的标志,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9.3 保证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地基基础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必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地基所处的地形不同,对地基也需要不同的设计,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设计,依据勘测出的相关数据,根据实际出现的具体问题,在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施工人员也要参加相关的组织培训,积累成功的经验,进行科学设计,借助先进的经验和工具,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中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其施工质量对房屋建筑质量影响较大。所以当前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提高施工重视度,拟订完善的施工方案,设定明确的施工要求,全面提升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洲元.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7(10):86~88.
        [2]吴轶强.论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7(11):145.
        [3]张利健.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193~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