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行业如何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慧男
[导读] 摘要:改革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身份证号码:21060319840904xxxx
        摘要:改革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本文基于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建构的重要性,分析建筑工程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核算有待规范,财务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相对落后,财务信息化管理环境不成熟,应用软件缺乏灵活性,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完善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培育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环境,从而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决策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做好自身管理工作。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尽可能降低自身消耗的基础上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建筑工程企业的核心目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和研究自身在信息化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1影响建筑工程信息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
        1.1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体现为社会环境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发票真假难辨;b.一些建筑工程企业的不合理操作,致使企业自身垫资数额太大,造成资金流断裂,导致拖欠材料商的款项。
        1.2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相较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施工周期长、施工环节多、资金投入量大等,因此,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且,其信息化财务管理难度相对更大。现阶段,部分建筑工程企业无法根据自身实际,合理有效地管理生产成本和生产资金,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大部分企业将管理重点放在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方面,成本管理相对薄弱,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在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清查以及审批流程缺乏合理性,建筑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并且分配不均衡,建筑资源短缺等等,这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
        1.3财务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由于起步较晚,导致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尽管一些建筑工程行业财务管理中采用了会计电算化,但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不少企业流于形式。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直接导致财务信息化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导致管理手段相对落后。这些直接导致财务管理效能的弱化,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策略分析
        2.1提高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认识
        建筑工程企业的领导层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要从过去的那种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跳出来,跟上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加强内部管理控制,要十分重视财务管理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上的作用发挥,同时还要注重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要严格按照企业控制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等文件规范加强内部岗位的设置,科学的安排人员。同时作为领导层还要综合考虑企业文化类型、组织结构等特点因素,深度掌握建筑工程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外在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把一些财务风险及时控制在萌芽之中,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2.2建立高效的信息化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给予财务风险高效处理制度保障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进行信息化财务风险处理时,需要在了解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给予这类风险处理制度保障。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当前形势变化的深入分析,结合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处理的实际需要,且在专业的管理理论、实践经验等不同要素的支持下,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使得建筑工程财务风险处理工作开展能够得到科学指导,实现对工程建设成本的科学控制;(2)通过对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合理运用,能够给予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财务风险高效处理制度保障,使得信息化财务风险处理工作水平能够逐渐提升,从而为工程施工计划深入推进创造有利的条件。
        2.3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
        针对当前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水平低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通过建设高标准的信息化平台,使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降低中间管理环节,使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在管理层核算。这样就大大提高核算的有效性,不仅成本控制直观,而且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的提升,也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方法和手段支持,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借助信息化平台,改变传统手段和方法,从而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并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2.4强化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
        落实好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对工作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财务风险得以降低,增强其财务风险处理效果,则需要注重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化,并落实好相应的信息化财务风险应对工作。具体表现为:(1)建筑企业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并将责任机制实施到位,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以提高,并强化这些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确保他们工作高效性的同时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促使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2)在处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时,也需要落实好与之相关的应对工作,且在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出色的财务管理人员支持下,实现对信息化财务风险的科学应对,从而为我国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科学保障。
        2.5加大信息化财务风险防范基础理论研究力度,缩小财务风险影响范围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选用有效的策略降低其财务风险时,应加大信息化财务风险防范基础理论研究力度,获取更多的研究成果并加以使用,使得这类工程实践中的财务风险影响范围得以缩小。具体表现为:(1)相关人员应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通过对财务风险可能造成影响的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其财务风险科学防范措施,并加大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力度,从而为建筑工程财务管理中风险防范措施的运用提供理论支撑,增强其财务风险处理效果;(2)在建筑工程信息化财务风险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有利于拓宽其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工作思路,从而缩小财务风险影响范围,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强化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意识,并将其风险预控工作落到实处,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处理效果得以增强,并满足工程施工中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要求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需求不断加剧,加上建筑工程自身工期长,涉及的业务面广,都对建筑工程信息化财务管理构建提出新要求。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要强化聚焦意识,针对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使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决策发挥支持作用,促进建筑工程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映红.刍议推进建筑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策略研究[J].新经济,2016(6):34-35.
        [2]黄丽玲.建筑工程行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知识经济,2014(1):105.
        [3]史海燕.浅谈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204.
        [4]黄琼.降低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8(03):182+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