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研究 黎昭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黎昭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建筑从业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和各类建筑工程等规划建设上,其目的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打造出适合现代人居住和生产的城乡空间。
        陆川县土地整理中心  5377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建筑从业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和各类建筑工程等规划建设上,其目的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打造出适合现代人居住和生产的城乡空间。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科学规划城乡建设,从而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是现阶段,一些地区在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经验,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
        引言
        我国在现代化的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方面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都会产生较大的作用。为了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综合水平,需要在各类数据及信息的搜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进行工作中高效调整。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1.1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乡规划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重要的地方和区域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城乡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城乡进行统筹规划,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划管理方案,指导区域发展的方向。
        1.2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作用
        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非常有限,为了确保合理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政府及土地资源主管部门制定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范畴内合理利用土地,可以有效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的扩张,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对于国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各方面的工作开展,都要采用合理化的思维来调整,如果继续按照固定的模式来执行,不仅无法得到预期效果,还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划建设方案不够健全。例如,城乡资源存在很大差异性,规划建设过程中,部分区域完全考虑经济效益,但是在社会效益的调查与研究力度上非常薄弱,即便是得到了短期的繁荣发展,针对长期的问题积累,以及各种特殊情况的解决,都没有办法得到预期效果,甚至是产生得不偿失的现象。第二,土地管理的进行,对于数据及信息掌握不够充足,而且在管理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方面非常低。例如,土地资源的利用,没有按照科技农业的方式来发展,而是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现象,过分的发展城市经济模式,很容易造成产业失衡的现象,影响到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正常部署。
        3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对策
        3.1促进制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多规合一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有资产,且我国土地资源较稀缺,因此相关规划工作者和建设管理者应对土地资源有正确的认识,在城乡规划工作中正确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做好规划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城乡规划当中,要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真正做到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起,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比如,一些城市的产业形态主要是轻工业生产,就可以适当放宽用于轻工业厂房规划建设的土地审批政策,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于一些有珍贵绿地资源的城市,要兼顾生态资源保护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3.2加强监督力度
        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很多内容的实施上,必须做持续性的改善,所有内容的落实,都要进行可靠性的监督,即便是发现很小的问题,都要给出正确的指引,这样才能规避问题的长久积累现象。首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监督,要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区域特点,做出实时监督分析。例如,派遣专业的工作人员,按照驻地监督与巡逻监督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两种监督方式相互保持独立,从而减少了内部相互隐瞒的现象。其次,监督工作的执行,要对信息化的技术及设备良好地应用。该项工作的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成远程监督的效果。例如,利用信息化的监督设备,可以观察项目的具体运作情况,针对土地的保护和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确保在某些问题发生后,可以及时处理,为地方的和谐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加强人才引进提升管理团队素养
        众所周知,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是综合性较强且涉及专业较多的工作,那么为了保证工作执行科学性,提升工作质量,则需要提升相关工作团队整体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在聘用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岗位相关人员时,需要加强对其专业技术水平及相关管理经验的考察评估,并且在后续工作管理中强调继续学习和培训提升;另一方面,相关教育机构和相关政府人才储备机构应当加强这方面教学力度,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员意识到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并掌握当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3.4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利用规划有效结合
        城乡规划的实施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有着相同的最终目标,但二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纽带使二者加强沟通,实现有机融合。经过多年的实施经验可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方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手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即解决了城镇化发展造成的农村宅基地废弃、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也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充分开发了区域内荒地、废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对非农建设占地耕地提供了补充耕地的方案,为城乡规划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3.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针对乡村需求的多样化建立了不同的实施模式,有针对种植者建立的丰信农业服务模式;也有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的乡村振兴社员网模式。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脚步,让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了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了安居乐业的家园。
        结语
        我国在现代化的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方面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都会产生较大的作用。为了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综合水平,需要在各类数据及信息的搜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进行工作中高效调整。
        参考文献:
        [1]杨阳.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8):230.
        [2]乔天赐.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4):247.
        [3]何为.后“土地经济”时代城镇化发展的挑战与转型路径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5(6):92-96.
        [4]琚立宁.历史地看待“城市开发边界”的定位与内涵:上海的相关历史实践评述[J].上海城市规划,2018(s1):35-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