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张静 张逸伦
[导读] 摘要:“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是当下我国科研院所科研实验战略发展对策之一,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厦门材料研究院  361000
        摘要:“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是当下我国科研院所科研实验战略发展对策之一,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助力科研研究创新发展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树立安全意识,转变管理思维;提升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构建风险监督及应对体系等。本次研究以科研院所实验室为样本对优化实验室安全保障、管理机制,提升科研实验成果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创新
        1实验室在科研院所中的影响作用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研实验室作为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技术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科研院所的模式也不断创新突破,一方面承担着科研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是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好多科研院所与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其中,实验室作为素质教育、核心培养的重要辅助设施,对人才的实践培养和提升科研院所质量、效率尤为重要。实验室的安全也是科研实验和教学的重要基础与核心保障,科研实验不是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实验室的设备齐全、科学管理、安全保障对科研实验开展尤为重要,对其整体科研院所作用影响如下:其一,硬件保障作用,实验室配置及空间构造,主要包括实验器具、实验设施、实验材料等,这些都是科研实验和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其二,助力实践操作、技术水平提升作用。实验室是联合培养人才实践操作的重要学习场所,其建设与管理应符合当下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目的。实践已证明,联合培养人才在安全的设备前提下,创新设计实验项目,提高了实践能力、操作技术水平,为其成功完成毕业设计、技能实训、创新创业起了引领作用。因此,实验室的整体布局与安全管理对其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2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为推进安全标准化管理,科研院所实验室近年来正在积极实现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实验室各种设备器材、人员管理及先进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融合,转变传统模式下的实验室各项工作,将现代化信息理念和信息规范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指导,推动实验室工作的现代化、开放化和高效化,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落实实验室单位主体责任。以下是科研院所实验室面临的安全问题:
        2.1实验室面积不足。由于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的重视,科研资金逐步放宽且科研设备逐步引进,大大占据了实验室的面积,科研院所所承载的项目和课题数逐步增加,各种大型仪器设备配置的引进,导致不少科研院所实验室的面积无法满足科研需求,仪器设备摆放密集也使得有限空间变得相当拥挤,水电等各种公共设备负荷增减,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对科研项目研究也造成严重影响。不少新构建的大型仪器缺乏仪器布局规划,仪器设备购置则是随意被摆放在实验室中,实验室布局存在失误,也缺乏安全和环境的综合论证,各种安全隐患也影响了实验室的发展。
        2.2科研工作量增加。由于科研项目和课题增加,为保证科研进度和科研效果,不少实验室都出现了长周期实验的情况,长周期实验增加促进了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但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大量的实验被排到了夜间,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同时需要科研人员增加责任意识,因为实验室连续运转和夜间生物钟的影响,夜间实验操作失误和管理不当等更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夜间操作人员需要较强的安全意识,集中精力重视安全操作,严格执行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以保证夜间实验室的安全性。


        3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
        3.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院为主体,以不同研究方向的部门为分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通盘考虑、全院协调,从环保、职业健康、安全出发,由院领导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制定全院长远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院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各部门成立部门级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负责协调联络院和各部门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培训等工作。各实验室由所在的课题组负责安全管理,再设立安全管理员,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及仪器设备状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指导开展实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此外,成立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督导小组,负责全面督察、指导各单位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考评纳入实验室正规化建设与综合治理考评。
        3.2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科研院所要建立责任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纵向分级,横向分类,从机关到科室,从领导到员工,依据职责分工,明确安全责任,把安全管理进行细化和量化,分解到每个人身上,切实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此外,科研院所要健全规章制度,依据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逐章逐条地梳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收集详细的实验室操作和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安全常识,并将这些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安全知识等修订汇编成“实验室安全手册”下发各实验室,使科研人员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化学品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等常规要求。
        3.3健全实验室安全的应急预案
        制订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序地实施应急反应,从而尽快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科研院所要实行实验室人员每天值班巡查制度,值班员负责对本实验室进行安全巡查,真正做到全方位、全时段、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安全巡查。应急預案的制订应在充分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科学、严谨、统一、完善的应急反应方案,要遵循“以人为本、属地为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突出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来检验预案的适用性、可靠性,提高科研人员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对事故的警惕性,并在演练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完善预案,保障人员和设备设施的安全。
        4结语
        科研院所实验室是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基地,随着近年来创新创业战略的提出,实验室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实践科研需求,为保证实验室科研的顺利进行,既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健全实验室各项工作制度,革新传统科研院所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杰,彭园珍,林燕语,杨柳明,谢锦升,杨玉盛.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7):251-254+258.
        [2]田文,余徽,吴潘,左炀.浅谈专业实验室安全网络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16(03):153-156.
        [3]刘爱丽,刘迢迢.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7):184-185.
        [4]曹红梅.现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讨[J].广东化工,2017,44(11):316-317.
        [5]贺诗通. 实验室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