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大队消防监督工作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廖善强
[导读] 摘要:基层消防监督工作面临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本文围绕基层大队消防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从操作层面提出监督模式信息化、消防管理标准化、教育培训模式化、部门职责明细化、监管队伍专业化的应对策略,对加强和改进基层消防监督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
        摘要:基层消防监督工作面临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本文围绕基层大队消防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从操作层面提出监督模式信息化、消防管理标准化、教育培训模式化、部门职责明细化、监管队伍专业化的应对策略,对加强和改进基层消防监督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层;消防监督;对策
        1、基层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现状
        1.1 监督力量先天不足,分工不明确
        在当前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模式下,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消防监督检查人员操作完成,且大部分监督检查项目和内容需要实地走访。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则需要大量消防监督力量,由此凸显我国消防监督检查力量先天不足的缺陷。并因警力不足,衍生出消防监督员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而消防监督力量不足是造成人员分工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消防监督力量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①从我国消防监督员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消防需求来看,整体消防力量不足。由于我国消防监督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由原现役制的公安消防部队转制而来的,消防队伍主要构成力量大部分是灭火救援人员,而灭火力量以消防员为主体,消防监督检查执法力量主要由干部组成,受编制限制,消防监督检查防火干部只占消防队伍干部总数少一部分,更占消防队伍力量很小一部分。②从我国人口数量来看,相对比庞大的消防监督检查需求,消防监督力量是多么的薄弱。而从我国基层消防大队的现实状况看,一个大队一般有2~4名消防监督员负责本辖区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大队有5名以上消防监督员的情况很少出现,而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任务量较多与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便不言而喻,消防监督检查人员欠缺导致基层消防大队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开展中分工难以明确,难于有效履职。
        1.2 消防监管队伍素质层次不齐
        消防监督员大多为消防院校毕业生和相关院校毕业生,在监督执法前,接受过专业、系统培训人数并不多,熟练掌握实践技能的人只占少数。多数消防监督干部从工作中累积经验,这致使消防监督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较少,优秀的消防监督员更为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消防监督员缺少在工作中主动学习的能力,缺少工作经验总结或总结不到位,并未真正了解国家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及深入掌握其精神、宗旨与原则,对日常执法中的取证基本手段与方式不了解,甚至有部分消防执法监督人员对消防执法程序也不甚了解,更有部分消防执法监督人员对查处违法行为产生惧难思想,这使得监督执法效率低,实际执法质量低,未能对消防违法行为产生有效震慑,隐患整改达不到预期效果。
        1.3消防监管机制落后于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
        上级要求基层消防部门对消防检查实施大包大揽,动辄要求对某些单位100%检查全覆盖,一方面,导致社会单位自身不重视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过度依赖消防监管部门的监管;另一方面,导致消防执法监督人员管理和监督的角色错位,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单位数量、类型不断增多,消防监督部门的这种“保姆式”消防监管手段已无法适用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单位内部自我管理体系较为薄弱。很多社会单位未按《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有关职责,甚至受利益驱使,部分单位不断弱化消防管理手段,不断降低对消防管理人员、物资投入,导致火灾隐患不断产生。
        1.4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缺乏
        基于我国教育机制实际,正规学历教育中只看重学科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有部分学校只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一项上级下发的任务,只关注是否完成,并未关注师生实际掌握情况,导致社会消防安全意识整体不高,给基层消防大队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也是当前基层消防监督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2、改进基层大队消防监督工作的对策
        在现有体制下,以“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明责、有利于实现目标”为基本思路,从操作层面探索基层大队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尽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1 加强消防法制建设
        我国近年通过立法初步形成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为各级消防监督部门依法管理、依法监督、依法治火提供有力的根据,逐步增强公民的消防法制观念,使人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对于避免和减少火灾发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消防监督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法制部门和法制队伍建设,强化依法治火观念和服务意识提高消防执法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监督干部消防法律培训,提高全员执法水平,从根本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2.2扩大监督人员编制
        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而对消防监督实施主体来说,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切入。
        (1)在消防队伍内部扩大消防监督员岗位编制,不仅为基层消防监管部门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人员力量保证,还为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任务细化分工提供人力支持。特别是要适当扩大专业对口大学毕业生招收比例,以满足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的现实需要。对于接受消防监督检查单位、个人来说,要提高相关单位消防管理人、责任人等人群责任主体意识,提高消防履职能力,更好遵守消防监督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扩大消防队伍消防监督员力量的效果。
        (2)从社会面寻求解决对策。推动社会消防中介组织、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消防管理工作,不仅为基层消防监管部门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分压,从长远来看,也可以更好适应消防监督职业化、消防工作社会化要求。同时,也符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国家战略趋势。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制度完善以及公民素质整体提高,消防工作真正走向社会化是必然趋势,推进社会力量参加消防管理工作对于缓解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压力、提高消防监督监管质量和效能以及推动社会消防工作发展有重要意义。
        2.3 教育培训模式化
        实现消防教育培训从分散的粗放式教育培训到统一的集约式教育培训转变的基本设想是参考各种社会培训网络课程模式,分门别类制作消防培训课程、课件,同时设计一套消防培训考核软件,对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例如对于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在投入使用前实施教育培训和考核,以判定其是否具备实施消防安全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对于其他的教育培训对象可以定期、不定期组织实施。实施模式化教育培训的好处有:一是有利于提升教育培训质量。集众人智慧的统一标准化授课课件、考题,相较于现行的依赖于基层消防监督员个人发挥、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培训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改善;二是有利于提升教育培训效能。从网络授课到考试考核可以实现流水化作业,方便社会单位自行开展培训工作,既适用于集中组织,也适用于分散组织,能极大提升培训效能。
        2.4加强消防宣传教育,营造全民消防氛围
        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消防监督检查需要全体社会公民的积极参与配合。因此,要不断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全民消防”氛围。建立完善基层消防队站定期开放制度,积极向社会各类单位、组织等目标人群宣传消防队伍发展情况,科普消防安全常识;发动基层力量及宣传队伍走进群众,在拉近消防救援队伍与社会群众的距离的同时开展面对面消防宣传及培训工作,引导市民群众加强对 消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树立“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面消防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修正)
        [2]《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国办发〔2017〕87号)
        [3]郑蕾,杜江力.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J].产业经济,2015,(8):52~54.
        [4]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Z].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