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危险废物处理现状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刘俏敏
[导读] 摘要:危险废物是一种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或感染性的高污染废弃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着严重危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世纪鑫海(天津)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摘要:危险废物是一种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或感染性的高污染废弃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着严重危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危险废物的特性、处理技术以及处置现状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危险废物管理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危险废物;环境污染;环境管理
        Abstract:Hazardous waste is a kind of highly polluted waste with corrosive,toxic,flammable or infectious properties.In this paper,we a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verview of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waste,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posal.
        Keywords:hazardous waste; wast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pollution
        1.危险废物的特性
        1.1.种类多
        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危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包括液态废物)。在2016年我国最新出台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种,将危险废物的种类归纳为46大类别479种,相较于08年的版本,危废种类增加了117种。危险废物的来源非常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包括石油化工业,加工制造业、矿物开采业、医疗行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等。按照产生源的不同,危废可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源危废和其他社会源危废[1]。不同行业的危废种类和特性都不一样,因此,危废目录的精细化有利于危废的分类处置与回收。
        1.2.产量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危险废物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据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告》表明,全国工业源中的危废产生量为4574万吨[2],是同年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产量(约1079万吨[3])的4.23倍。这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企业自行申报登记的管理制度,所以官方公布数据都要远远小于实际产量。随着危废管理政策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了自主申报的活动中,危废产量的实际预测值和申报值之间的比值也有所下降。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以及两者间的比值,推测2015年全国危废实际产量约为8036万吨,比公布的3976万吨[4],多了近两倍。其中广东省在2015年的危废数量预测值在200-400万吨,占全国危废产量的2.5%-5%。由此可见,我国危废产量巨大且不断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1.3.污染性高
        所有的危险废物都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多种特性,如果不加以合理处置,随意丢弃,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医疗废物[5]中含有各种致病微生物和感染性病毒,随意排放或不合理存储,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最终通过生物累积效应进入人体,引起重大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危废作为我国目前最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合理的处置方法和措施,会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障碍,制约经济发展。
        2.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
        危险废物处理方法根据危废的种类、地理位置、处理成本、操作及维修等条件的不同有所不同,危废作为固体废弃物的一种,处理方法大体也可分为以下五种,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焚烧技术和卫生填埋。其中焚烧技术和卫生填埋又称为最终处理技术,是危废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后最后的处理手段。
        2.1.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是通过各种不同相分离或者固定法,改变危废的结构使其更加便于运输、贮存以及处理处置。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破碎、分选、萃取、蒸馏、电解、吸附、沉降等。例如,采用以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固化处理,是危废进行最终卫生填埋处置前的重要步骤[6],也是我国危废处理的常用技术之一。
        2.2.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破坏危险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为更易于进一步处置的形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包括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中和法等,主要处理酸碱废液、重金属废液等液体危险废物。例如,高校的无机实验室产生大量的高浓度的无机废酸等是典型的危险废物,多采用还原法、氯碱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等化学方法进行处置[7]。
        2.3.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降解作用分解危废中可降解有机物,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主要用来处理有机废液。生物处理方法一般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兼性厌氧生物处理。常见的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UASB厌氧反应法、生物滤池法等。例如,万后銮研究了微生物对皮革厂高浓度氨氮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处理工艺优化[8]。
        2.4.最终处理技术
        焚烧技术和卫生填埋是危废处理的末端处理技术。焚烧技术是利用高温燃烧使危废无害化、减量化的一种有效处理技术,焚烧多用于处置热值高和毒性大的危险废物。例如,对于医疗废物,焚烧可以有效破坏医疗废物中潜在的有害微生物,避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但焚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且投资运行成本较高,在我国还在慢慢发展过程中。卫生填埋被认为是所有固体废弃物处置的最后一道工序,其处理成本低,方法简单,是目前最常用的处置方法。但随着废物产量增加、可利用土地比例下降以及垃圾渗滤液的危害等问题出现,卫生填埋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3.我国危废的处理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危废处理行业起步较晚。例如,美国早在1986年就实施了《紧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规定企业有义务减少有毒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随后出台各种环保法律,再加上美国环保局的大力推广,危险废物的处置逐步走向健全化和规范化[9]。我国在危废处置行业的立法较晚,自2004年实施的《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以来,危废行业才开始逐步兴起。尤其随着两高司法解释和新环保法的实施,危废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但目前来讲,我国为危废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1)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企业仍然有限,大部分危废通过非正当程序处理,存在很严重的不达标处理现象。
        2)危废处置技术及经验不足。危废处置设备相对落后,危废整体处置率较低,资源化利用率低,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负担,因此使得行业市场规模较小,发展缓慢。
        3)缺乏合理认知。不管民众还是部分企业,对危废的概念并不明确,很多直接当作一般废弃物处置,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4.结论与建议
        随着危险废物产量的不断增加,危废的合理处置问题也逐步提上环保日程,危废处置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了促进危废处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从源头治理,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危废产生量;2)开发高效无害化的处理技术,改善我国处理技术不完善的弊端;3)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并推行集中处理,建立全国性的危废处理网络;4)增加政府扶持基金,在资源转化率较低的情况下,减少企业处理成本,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技术研发;5)环保部门应该开展危废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避免随意丢弃造成的污染。
        参考文献:
        [1]蒋学先.浅论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37(4):57-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R],2010.
        [3]国家统计局.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2007.数据来源:http://www.stats.gov.cn/ztjc/ztsj/hjtjzl/2007/200811/t20081119_65719.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15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R],2017.
        [5]滕倩倩,徐晓文.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及监控管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8):57-58.
        [6]范玉宏,任志宏,陈郑宇,等.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10,29(7):72-74.
        [7]徐凤琴.无机化学实验室常见废液处理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9.
        [8]万后銮.高效微生物在高氨氮污水处理中的特点[J].海峡科学,2009(7).
        [9]聂永丰,李金惠.国内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发展趋势[C] 环保产业国际研讨会.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