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黄元萃
[导读] 摘要:当前,旅游业对旅游酒店专业相关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日后毕业符合岗位要求以及顺利找到工作,各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人为为本的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专业性、实践性、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优秀人才,使其在日后工作中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效完成工作,同时能够胜任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更
        海南省技师学院  海南海口  571100
        摘要:当前,旅游业对旅游酒店专业相关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日后毕业符合岗位要求以及顺利找到工作,各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人为为本的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专业性、实践性、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优秀人才,使其在日后工作中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效完成工作,同时能够胜任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创新型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实施措施
        引 言:酒店服务与管理行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在全球都一直是很紧缺的。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全世界已有十多个国际酒店集团在我们中国投资或管理星级酒店,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每年都需要数以千计的国际化酒店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人才。酒店行业一直以来都是职场被忽略的“宝藏”。在职业规划意识为先的理性回归下,一些发展前景好、潜力大、薪资好的行业尤其受到家长、学生的关注。其中酒店行业尤被认为是职业中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宝藏”。
        一、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现状分析
        1.生源渠道广泛,教育背景复杂。
        随着国家招生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分类招生的实施,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形势大好。目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生源主要由分类宣传招生,中招录取,特长生推荐等方式组成。多样化的招生形式,丰富了生源渠道,提高了生源数量,但是对于教学而言,多样化的生源,也意味着多样化的教育背景和复杂的学情状况。
        2.学习基础不均衡,学习能力不一致。
        职业教育扩招后,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生源呈现出数量喜人,质量不均,能力不同的现状。传统形式下的学生,对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方式,适应性较强,接受程度较好,招生改革后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明显,学习兴趣多样复杂,学习能力强弱不一,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兴趣性和参与性较弱,认可度以及接受度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3.专业认知不清晰,学习兴趣较淡漠,职业规划不明确。
        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各大职业院校相继进入扩招的模式。但是由于我国文化意识里对服务行业的粗浅认知,对于国内多数职业院校而言,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不算热门专业,因此,就读此专业的学生,除了少数是自愿就读,剩下的基本是勉强选择,或是被其他热门专业拒收后被迫转而就读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本身没有准确的专业认知,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由于勉强选择或被迫就读等客观原因,这部分学生对专业接受程度不高,甚至具有排斥心理,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这一学生群体确实是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引导的。
        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创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措施及建议
        1.课程的改革方式。
        ① 丰富教学资源及备课形式。将课程教材与行业教材有效结合,精准化学情分析,多渠道提高课前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备课有效度。为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相关课程应适时引入合作酒店的SOP流程(即行业服务细节量化标准操作程序)以及企业相关培训教材及资料,将行业实际运用与院校内课程教材有机结合,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学习与行业运用的契合度。同时将学习群体进行精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学生特质,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云课堂、蓝墨云班、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给各小组派发不同的课前预习任务,提高学生课前准备参与度,真正起到有效预习课程的作用。


        ② 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以最大限度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真正实现课堂翻转。在精准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在课前备课形式改变的情况下,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根据课前安排的不同预习任务,开展分组任务汇报,职业情景演练,将课程内容融入其中的同时,努力使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实现全员参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2.深入企业,了解酒店行业真正的人才需求导向,了解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所需职业素养。
        酒店行业的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所以无论是宏观的专业认知,职业引导,还是具体的课程教学,都不能脱离行业实际,否则专业认知是落后的,职业引导是空洞的,课程教学是失真的。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建议各职业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在酒店发展和行业职业素养的认知上,可以积极利用校企合作中的常规企业实践,建立资讯互通渠道,充分发掘历届实习学生或酒店留职学生等有利资源,主动关注各大酒店集团公众号发布的相关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行业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人才需求导向,适时更新授课素材。
        3.详细精确的学情分析是关键,有效发掘学生特长是核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出发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是目的。
        在分类招生成为职业院校招生主要渠道的背景下,在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趋势下,由于招生压力的存在,大部分职业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读门槛,事实上是变相降低,同时分类招生政策下的生源具有广泛性及复杂性,因此,现阶段职业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论成绩:高低不均;论能力:悬殊不齐;论兴趣:各有不同;论目标:基本盲目的特质。因此,面对这样的受教群体,专业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初,利用问卷调查,教学第一课,咨询网络私信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学生最大限度的进行精准学情分析,透彻了解学生情况,摸底学生实际,才能明确授课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的选取,最终实现对症下药,发挥优良药效的教学效果。
        4.实时更新授课素材,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真正契合行业需求。
        传统书本教材的更新始终落后于行业实际发展,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尤其是发展迅猛的酒店行业。因此,职业院校酒店专业的教师在授课前,应当结合行业实际,透彻分析教材,在选取教材基础核心部分为基础的前提下,尽量多增加行业素材。然后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学习小组和学习模块,增加专业课程的趣味性和紧迫感,有效挖掘学生潜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5.考核形式多样化、灵活化、行业化,多渠道的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客观评价。
        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主要为考试,考察,但这样的考核形式,考核面较窄,考核结果较为主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改变。例如我所教授的《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在课程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主要包含授课中实时贯穿进行的前厅服务情景模拟测试,案例分析测试,实训分项目测试等,以及最后的期末理论测试和行业人士参与的综合实训测试,我认为这样的测试形式,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始终具有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同时测试范围较为全面,成绩较为客观,能够很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的一些分析和建议,旨在参与热爱酒店专业教学的同行,互通有无。从而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有利良好形势下,在我国酒店行业蓬勃发展的大好环境下,共同培养综合素养高,专业底蕴深,符合行业需求,具有长效职业发展路径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君宜.“一体两翼三支点”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集》[J].中国教育学刊,310(02):127.
        [2] 廖跃萍,尹丽梅.议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