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产妇产时与产后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所选9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依据双模拟法分组,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准确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产时及产后出血量、第一、二、三产程、总产程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产时及产后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除减少产程外,有助于出血量减少。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产后出血;产妇
产时和产后出血对产妇及其胎儿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显著威胁,所以治疗期间,一旦出现产时、产后出血,需立即采取药物治疗,同时联合综合护理方法特别重要。针对产时和产后出血患者而言,应及早进行治疗,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针对综合护理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90例产妇收入本研究中,基于双模拟法分组,各45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0岁至35岁(26.87±4.26)岁;孕周37周至40周(39.23±0.45)周;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2岁至34岁(26.92±4.31)岁;孕周38周至40周(39.35±0.5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阴道出血量和产程等指标密切监测,营造舒适、干净、安静的病房环境,提高睡眠质量等。
观察组:综合护理方法。详情如下:①分娩期间护理。由于患者对分娩并不了解,致使其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因此应让具备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讲解分娩知识、分娩成功案例和分娩期间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尽量将负面情绪消除。②子宫按摩。第三产程期间,有规律的按摩患者下腹位置,通过手指均匀挤压,从而使子宫双侧侧壁、子宫宫底处于放松状态,每次进行30分钟。按摩期间,在患者感受到舒适即可。一旦发生胎盘剥离,需立即停止,同时分开左手拇指与其它四指,于患者耻骨联合上方部位放置左手,通过手掌力度向上缓慢移动,右手紧握脐带,并缓慢向外牵引,确保胎盘可以及早、成功脱出。③病情监测。分娩期间,全面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对患者阴道状况仔细检查,了解产后出血因素,以实际出血状况为依据,将手术有关设备准备齐全。对所选患者尿液颜色、性质和生命体征变化等仔细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状况,立即向医生汇报,并进行有效处理。④感染预防。在产妇出现产时、产后出血是,自身免疫和抵抗能力减少,进而增加了感染发生率,所以应予以患者经过消毒处理的会阴垫,防止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产程。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的分析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1.0,[n(%)]j和(±s)分别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以x2和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产时及产后出血量
观察组不同时间出血量同对照组相比偏少,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下表1。
表1 对比产时及产后出血量(±s,ml)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患者机体自身因素、心理因素、软产道损伤和胎盘因素等均可能诱发产后出血,具体如下:①心理原因。因为产妇对分娩内容了解较少,进而出现担忧、害怕等心理,致使子宫收缩障碍,进而导致产后出血。②自身机体原因。分娩出胎儿后,子宫收缩乏力,进而增加了子宫正常工作难度,同时胎膜及胎盘与母体连续脱离,导致患者出血量增加。③胎盘原因。分娩期间,一旦出现胎膜处残留、胎盘剥离后直流等,则会导致产后出血。④软产道裂伤。患者分娩过程中,宫颈很容易出现轻微裂伤,对于受损严重中,很容易损伤阴道穹窿,上方达到子宫下段,导致出血增加。分娩期间,要求护理人员陪伴在患者身边,并对产妇用力状况有效指导,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提高自然分娩自信心。有效按摩子宫,加强子宫收缩,尽可能的使产程减少,避免出血量增加
由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论是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还是第一、二、三产程、总产程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可见,综合护理模式的开展,能够帮助产妇尽可能的减少出血量,避免过量出血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予以产妇综合护理方法,能够尽量减少产时及产后出血量,缩减产程,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明振叶, 屈晓英, 田苓玮. 针对性护理在初产妇产后出血中应用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18, 24(6):174-175.
[2] 姜建兰.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观察[J]. 贵州医药, 2018, 42(4): 49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