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中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刘艳
[导读] 目的:分析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PICU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换瓶和拔针,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进行换瓶,对比和分析两组残余药液量。 结果:研究组输液瓶内残余药液量,输液器内残余药液量,残余药液总量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用药的认知,规范进行给药,纠正其不良习惯,能够及时的更正输液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换瓶、拔针的进行,避免出现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的情况,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PICU;U静脉输液装置;残余药液量
       
        静脉输液在儿科的治疗中最为常见,因年龄,体质量,病情原因等,需要输注的药物比较多,且每一组的液量不一致,通常在20-50毫升。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会有少量药液出现“合理”丢失的情况,这会造成进入人体的药量达不到临床治疗所需要的浓度。倘若在输液的过程中,药物的溶解不够充分,或者抽吸不干净,造成排出的液体较多,过早进行拔针或者换瓶等,以上的问题都是造成实际用量低于医嘱,不仅是浪费更会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改善以上情况,本文针对本院PICU 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儿进行分析,护理干预在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中的临床效果。
1临床基本资料、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于本院PICU收治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其中参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2.50±1.55岁;研究组男12例,女8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2.60±1.20岁,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性不强,P>0.05。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换瓶和拔针。
        研究组先对护理人员进行用药认知,规范其完整的操作,纠正护理人员不正确的拔针,换瓶方式等,之后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换瓶和拔针,详细护理干预如下:(1)先为护理人员讲解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对患儿的危害,以及分析造成药液量较少的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如何避免药液量的减少。同时,对于护士的操作进行明确的规范,纠正错误认知,让所有的护士均要以准确给药作为重要宗旨,成立相关的部门对护士的行为进行监督[1]。

(2)每一次当更换完输液药瓶或者输液完成的时候,往下来拔输液的针头,让针头能够保持斜面在橡皮塞内口,轻轻的进行挤压,确保药液不滴为止,再更换瓶和拔针;当输液完成之后,倘若输液瓶或者输液器往上提高了10-20厘米,让整个输液器保持伸直,处于垂直位,这样能够让输液管内的压力比静脉压力大,能够继续往下滴。(3)对于输液途径进行合理的改变,这也能够减少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采用微量泵进行给药,对于输注的速度和药物给予的速度均能明显控制,让药量能够准确的进入体内。采用注射器遵照医嘱进行配药之后,和微量泵延长管进行连接,当管内的药液量只有2-2.5毫升的时候,出现报警时,可以将注射器活塞柄放在微量泵的卡槽前面,这样有利于残留的液体泵入完毕,让使用的剂量能够更完整。(4)患者的病情准许或者使用贵重的药物,可进行冲管,这样也能够减少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残余药液量,包含:输液瓶内残余药液量,输液器内残余药液量,残余药液总量。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所得数据均统一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记录两组残余药液量,进行T值检验, 组间对比若P<0.05,则判定数据间相差较大,可以比较。
2结果
对比两组残余药液量
        通过表1可看出,研究组输液瓶内残余药液量,输液器内残余药液量,残余药液总量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
表1 对比两组残余药液量(均数±标准差)




3讨论
        PICU一般无陪护,儿童用药和成人相对比,剂量不仅小也需要护理人员准确的用药。因为PICU使用的药物也比较多,不同的药物使用间隔的时间也不一致,临床上使用抗生素较多,抗生素通常是6-8小时用药一次,因为患儿年龄小,脏器发育不成熟,对于用药的总量需要严格的把控,一般不会24小时进行输液,同时因为每次输液为了避免感染,需要更换输液器[2],常规的更换输液器很容易造成浪费。为了更好的进行用药,采用品管圈的方式进行问题分析,并找出解决的方式。本文通过调查可知,因为护理人员自身对准确给药的认知度不够、存在不良习惯等,均为造成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的主要因素。采用护理干预之后,能够通过培训或者讲座的形式,提高对药物的认知,在日常工作中,监督小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对于存在的不良拔针和换药行为,及时的进行纠正,制定完整的制度表,将责任落实,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主动性,进而减少药物残余药量。
        综上所述,在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减少管理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药物残余药液量,确保患儿能够得到足量的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淼英,何艳彬.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8):146-149.
[2]刘华兰,黄雪英,王文婷, 等.护理干预对减少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4(6):118-11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