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观察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4期   作者:王兴斌
[导读] 探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应用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应用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本院选取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于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AHD值和肩峰形态。结果:观察组5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中,均出现冈上肌腱形态变化和冈上肌腱信号变化的情况,其中完全撕裂的患者有7例,部分撕裂的患者有21例,还有2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不明显;同时,存在肩峰下滑囊增厚的患者有14例,存在肩峰下滑囊积液的患者有21例,存在关节盂唇撕裂的患者有7例,未发现存在冈上肌萎缩和三角肌萎缩的患者。观察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AHD值为(5.19±0.52)mm,对照组患者的AHD值为(8.74±0.64)mm,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峰形态和对照组患者的肩峰形态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可清楚显示患者的损伤程度、肌腱病变等情况,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磁共振成像;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MRI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shoulder impact syndrome. Methods: from July 2016 to August 2018, 50 patients with shoulder impact syndrome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study obj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healthy patients who had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August 2018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MRI. The results of MRI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changes of supraspinatus tendon shape and supraspinatus tendon signal in 50 patients with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including 7 patients with complete tear, 21 patients with partial tear and 21 patients with no obvious clinical fea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ere 14 patients with the thickening of the acromiocyst, 21 patients with the effusion of the acromiocyst, 7 patients with the tear of the glenoid lip, and no patients with the atrophy of the supraspinatus and deltoid muscles. The ahd valu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5.19 ± 0.52) mm and (8.74 ± 0.64) mm respectively,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an clearly show the degree of injury, tendon lesions and other conditions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shoulder impact syndrome, and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shoulder impact syndrome. 
[Key words] shoulder impact syndrom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lication effect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导致的肩袖等组织结构受到多次的挤压、摩擦等而引发病理损伤、炎症反应等病变的综合征[1]。在临床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肩关节疼痛,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关节活动障碍。而采用传统的成像诊断方式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成像较为模糊,且诊断并不全面,因此无法准确判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而本文的主旨为探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应用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于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本院选取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于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5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纳入标准:①患者的年龄为35岁到45岁;②经临床检查均符合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③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完全知情,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肩关节感染史或肩关节手术史的患者;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50例健康患者的纳入标准:①患者的年龄为35岁到45岁;②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均为正常;③患者不存在肩关节手术史、肩关节外伤史以及肩关节慢性疼痛等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8:22,年龄为35岁到42岁,平均年龄为(40.52±2.1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6:24,年龄为38岁到45岁,平均年龄为(40.16±2.8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经观察和比较后,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GE 3.0T MR和Sense-Fiex-M柔软线圈。        
         检查方式为:患者仰卧,上臂采取中立体位,扫描方式主要包括有横断位、斜矢状位和斜冠状位等;其中横断位的扫描范围为患者的肩锁关节到患者肩胛盂下方,斜矢状位则对患者的垂直冈上肌腱长轴进行扫描,而斜冠状位则对患者的平行冈上肌腱长轴进行扫描;扫描的序列选择相位无卷积伪影技术,轴位序列为T1WI-TSE、T2WI-TSE、T2WI-TSE-SPAIR,斜矢状位和斜冠状位的序列为T2WI-TSE、T2WI-TSE-SPAIR[2]。        
         1.3 观测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短肩肱间隙(AHD值)和肩峰形态(包括扁平状、弯曲状和钩状三种形态)。        
         1.4 统计方法        
         本文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版本的核算软件进行分析,以“均数±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两组患者的AHD值),以T值进行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和肩峰形态),以卡方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对比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        
         经过磁共振成像,观察组5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中,均出现冈上肌腱形态变化和冈上肌腱信号变化的情况,其中完全撕裂的患者有7例,部分撕裂的患者有21例,还有2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不明显;同时,存在肩峰下滑囊增厚的患者有14例,存在肩峰下滑囊积液的患者有21例,存在关节盂唇撕裂的患者有7例,未发现存在冈上肌萎缩和三角肌萎缩的患者。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未出现上述所列症状。        
         2.2 比较2组患者的AHD值及肩峰形态        
         观察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AHD值为(5.19±0.52)mm,对照组患者的AHD值为(8.74±0.64)mm,两组相比,P<0.05。        
         观察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峰形态(扁平状11例,弯曲状14例,钩状25例)和对照组患者的肩峰形态(扁平状14例,弯曲状18例,钩状18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在临床之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臨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肩关节疼痛,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关节活动障碍。目前对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判断,可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临床病情等作出简单的判断,无法进行更为精准的诊断;而且患者的致病病因、损伤严重程度等需要采用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从而做出进一步的判断。而传统的成像检查,所得图像较为模糊,且诊断并不全面,因此无法准确判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有较大概率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现象。而磁共振成像,相较于传统成像检查,均有分辨率高、多方位检查等优势,可多方面检查患者的肩关节部位[3]。        
         在本文的研究之中,5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经过磁共振成像后,发现均出现冈上肌腱形态变化和冈上肌腱信号变化的情况,其中完全撕裂的患者有7例,部分撕裂的患者有21例,还有2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不明显;同时,存在肩峰下滑囊增厚的患者有14例,存在肩峰下滑囊积液的患者有21例,存在关节盂唇撕裂的患者有7例,未发现存在冈上肌萎缩和三角肌萎缩的患者。同时,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AHD值为(5.19±0.52)mm,健康患者的AHD值为(8.74±0.64)mm,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峰形态(扁平状11例,弯曲状14例,钩状25例)和健康患者的肩峰形态(扁平状14例,弯曲状18例,钩状18例)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由此可见,磁共振成像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可准确判断患者的肌腱病变情况,明确患者的肩峰形态,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依据,从而为患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可清楚显示患者的损伤程度、肌腱病变等情况,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冼少青,曾显荣,肖云敏,等.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7):52-53.        
         [2]祁生平,马刚.1.5T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1):70-74.        
         [3]陈静,邹月芬,冯阳,等.单侧髋3.0 T MRI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8,9(1):54-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