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4期   作者:罗志松,秦兆为,朱志辉,李佳能,张海阳,王晓东,苏华实
[导读] 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40例,是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8月-2019年12月。其中20例患者接受显微镜治疗方法,视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接受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方法,视为观察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7d的GO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外伤性脑出血,能够促使临床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脑出血;神经内镜;显微镜;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受车祸事件、高空坠伤事件以及失足跌倒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头皮、颅骨和脑部组织,若患者不及时接受治疗,会给其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的后果,故而对该疾病需要加强警惕并尽早进行治疗[1-3]。其中外伤性脑出血、脑肿胀是致死的重要原因,通过给予患者有效的脑出血治疗方法,能够减少颅内及硬膜下血肿残留、复发现象,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本次研究对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40例,是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8月-2019年12月。根据收治时间先后顺序入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范围(42-78)岁,平均年龄为(62.14±3.89)岁;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范围(41-78)岁,平均年龄为(62.74±3.27)岁。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②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确诊为外伤性脑出血;③术前GCS评分为5-12分患者;④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患者;⑤进行手术时距离发病时间≤24h。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要脏器衰竭者;②脑干出血、颅内动脉瘤、动脉畸形者;③GCS评分为3分;④凝血功能异常者;⑤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镜治疗方法,利于电凝对血肿腔内的活动出血点进行止血处理,于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术后去除骨瓣减压,常规放置硬膜下引流管[4]。
         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方法,给予全麻处理,头皮常规大骨瓣手术切口,颅骨开窗,脑膜切开时阶梯减压,利用显微镜清除硬膜下血肿及脑表面的挫伤出血、止血,利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对骨窗缘硬膜下、血肿残余周边组织等进行仔细探查,清除血肿并止血,术后常规留置硬膜下引流管及去除骨瓣减压。术后控制血压低于160/95mmHg,保持呼吸道顺畅,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操作,术后24h常规复查CT[5-6]。
1.3观察指标
         (1)密切关注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复发率、术后7d的GO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运用神经外科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7d的预后状况,5分表示恢复良好,有轻度缺陷,1分表示死亡。
         (2)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包括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癫痫,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相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相比较(,n=20)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表明,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n=20]

3.讨论
  外伤性脑出血是创伤所导致的颅脑部位的血肿,主要包括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以及迟发型颅脑血肿等,若不加以干预,疾病发展至中后期,会引发脑疝,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而对该疾病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利于帮助患者减轻疼痛[7]。临床上针对脑出血的治疗主要靠药物和手术两种手段,其中手术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清除血肿减压的目的,尽可能挽救脑细胞,更对缺血可逆细胞及时终止损害,相比于药物治疗见效慢、副作用较多等缺点,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显著优势[8]。
   传统开颅手术方法及增加显微镜清除血肿手术方法虽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会有血肿残留现象,复发几率较高,且患者预后恢复可能受到限制,故而该手术治疗方法常规运用。近年来,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方法逐渐走入医学工作者的视线中,适用于颅内各种手术的探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手术治疗方法,神经内镜具有以下几种优势:①内镜光源充足、视角大,能够对细小的出血点以及死角处的血肿清除彻底,能够有效防止病情反复发作;②皮层切口小,能够避免对重要功能区造成严重损害,且硬膜外射血反流入血肿腔的可能性较小;③保证血肿清除彻底,手术流程具有规范性,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便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与显微镜相结合,能够对细微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直观观察,对硬膜下及颅内血肿周围以及残留情况可以仔细进行处理,掌握止血情况是否彻底,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减少再出血情况,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利于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9]。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相应临床指标显著较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充分表明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治疗外伤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运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外伤性脑出血,能够促使临床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鹏, 李旭琴, 于天元,等. 应用神经导航结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 34(6):572-575.
[2]李永.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25(4):?95-96页 共2页.
[3]孙鹏举, 高志波, 郭景鹏, 等.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 23(2):139-142页 共4页.
[4]梁新晨, 尹海斌, 黄鸣, 等.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9(5):186-189页 共4页.
[5]周亮. 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18(4):58-59页 共2页.
[6]李寿卫, 袁永睿. 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 中国临床研究, 2019,32(3):378-380页 共3页.
[7]叶建忠, 张宏伟, 王守利, 等 神经内镜下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对比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21(7):733-736.
[8]单体华, 李宏.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评估[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34(18):32-33页 共2页.
[9]管诚, 管义祥, 陆正, 等 脑出血治疗中神经内镜使用对术后恢复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 41(2):166-168页 共3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