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熏洗疗法在骨伤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6例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医熏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观察组患者术后24h、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熏洗疗法在骨伤科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熏洗疗法;骨伤科;临床应用
外伤疾病属于骨伤科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患者肢体受到创伤后常常疼痛难忍,不能积极配合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性锻炼,严重者还会引发关节功能障碍[1]。当前,中医熏洗疗法在我国中医理论研究指导下,根据患者骨伤病症选择适合的中草药对其皮肤予以熏洗。该种方法通过数千年的实践证明中药熏洗对骨科疾病治疗效果显著[2]。为此,本文将对中医熏洗疗法在骨伤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8例,使用常规治疗法,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3.97±10.71)岁;观察组48例,使用中医熏洗疗法,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4.01±10.97)岁。上述患者均通过X光片等诊断方式予以确诊,其中19例软组织损伤、24例闭合性骨折、13例关节僵硬、42例脱位。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没有合并消化道溃疡关节炎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天75mg;对于存在合并消化道溃疡炎症患者口服罗非昔布片,每天25mg;对于骨折患者则实施固定手术复位治疗;而软组织损伤患者应先为其止血,然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中医熏洗治疗方法,其熏洗治疗步骤为:熏洗药物主要成分:(透)骨草25g、细辛25g、白芥子25g、麻黄20g。上肢损伤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桑枝;下肢损伤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川牛膝;倘若患者骨伤时间较长可以在上述药方基础上添加独活;对于关节明显肿胀的患者则需要在药方中加入五加皮。针对不(同)患者病情选择不同药方,然后制成中药包,每次将药包浸入2000ml的水中20分钟直至煮沸。待药汤倒入盆中后,患者可以将患肢进行热气熏蒸。药汤达到患者耐受程度以后,可以对患肢部位进行浸洗。每次熏洗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一天3次。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清洗骨伤位置时应对皮肤溃烂、破损位置予以避让。湿热证骨伤患者需将药汤放凉后予以药洗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诊断:患者治疗后骨伤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骨关节活动自如为有效;患者治疗后骨伤肿胀、疼痛等情况有所好转,骨关节活动范围在60°~120°之间为有效;患者治疗后骨关节肿胀、疼痛感加剧,且骨关节活动受限为无效。
(2)术后VAS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24h、1个月、3个月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详细记录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治疗患者例数以及药物使用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n(%)]
.png)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24h、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 2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s)
.png)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骨关节炎症发病病理主要在于“不通则痛”,是由于患者气血瘀滞引发筋肉关节出现疼痛病症[3]。根据相关中医学研究资料显示,骨关节伤痛应以祛寒除湿、活血通络为主。软组织损伤患者主要是自身静脉受损引发的血离经脉。在治疗该种骨伤疾病时,应以活血、化瘀、行气为主;外伤患者主要是自身局部位置出现淤血阻滞,使得阳气不能顺畅流经到下肢远端位置,使得患者肢体末端存在障碍,治疗该种疾病时应以舒经活络为主[4]。
骨伤患者在进行中医药熏洗过程中,可以感觉药汤中的热力渗入到皮肤深层组织当中,促进血液流通、坚守患肢局部组织炎症,以此起到缓解疼痛感的作用,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当前,中医熏洗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优点:(1)中药熏洗直接用于患者患肢位置,并且治疗成效明显,容易操作,药物成本较低,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2)中药熏洗能够避免不良药物反应且毒副作用较小,用药安全性较高[5]。值得注意的是,骨伤科患者使用熏洗方法是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药物,并对中药材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给予充分考虑,防止药材相互作用产生毒副作用,禁止皮肤存在创伤的患者使用中医熏洗。对于存在湿热证的患者,应将中医放凉后在进行骨伤药洗;对于骨关节存在活动障碍的患者,应在熏洗过程中尝试活动关节[6]。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观察组患者术后24h、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中药熏洗法对骨伤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骨关节活动性,可以直接用于患者骨伤位置,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中医熏洗疗法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感,依照患者实际病症情况给予合理配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祥雨,姜劲挺,张伦广,宋敏,马理元.基于“玄府气液说”浅析中医骨伤科熏洗疗法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05):614-617.
[2]周永梅,房德敏,高颖,潘雪梅.基于方药特点及辨证论治初探骨伤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3443-3445.
[3]唐刚健,靳荷,靳嘉昌,吕青,周运勇,柴晟,伍业雄.不同温度熏洗药对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53(17):1472-1474.
[4]黄中强,温健辉,黄国彪,李征.骨伤康复外洗颗粒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41(07):66-67.
[5]胡大佑.止痛中药外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11):43-46.
[6]梁克景.中草药熏洗治疗足部软组织损伤[J].四川中医,1994(0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