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3周、4周无腹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B超复查脓性胸、腹腔积液伴胸腹膜增厚情况3个月、1年后、2年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可有效稀释胸、腹水,有利于胸腹水吸收,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低。
[关键词] 尿激酶 ;结核性腹膜炎 ;疗效; 观察
结核性腹膜炎是因感染结核杆菌后经血行播散而引起的腹膜炎症,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伴有腹痛、低热、触诊腹部有揉面感为特征。结核性腹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绝大多数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1]。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随原发病灶、感染途径、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异,本病的起病缓急不一。多数起病较缓.但急性发病者亦为数不少。起病时,主要症状为疲乏.无力、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2]。尿激酶为人尿中提取的高效血栓溶解剂,能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后者能水解纤维蛋白,从而使血栓溶解。现对临床应用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
观察组患者中 ,男性23 例,女性21例。年龄19~72 岁 , 平均年龄 (34.5±4.5) 岁;病程0.5~4.5个月,住院时间 10~110天,平均45.5±2.5天;
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20~ 74 岁 ,平均年龄 (36.5±5.5) 岁,病程0.6~4.3个月,住院时间 8~108天,平均44.5±4.5天。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明显。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抽液治疗后,地塞米松 , 2.0 mg , 均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给药。按时翻身更换体位 , 顺时针按摩腹部 , 以利于药液可以均匀的分布在腹腔内 , 直到临床症状、腹水彻底消失。 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抽液治疗后应用,尿激酶 100000 IU, 加入 20.0 mL 的氯化钠溶液中 , 浓度为 0.9%, 注射到腹腔内。按时翻身更换体位 , 按摩腹部 ,直到临床症状、腹水彻底消失。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使用 表示, 用 χ 2 和 t 进行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腹水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4例,治疗2周后无腹水1例(2.27%),3周后无腹水18例(40.91%),4周后无胸腹水41例(93.18%);对照组患者44例,治疗2周后无腹水0例(0%),3周后无腹水13例(29.55%),4周后无腹水33例(75.0%);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3周、4周无腹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两组患者B超复查脓性胸腹腔积液伴腹膜增厚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4例,3 个月后脓性胸腹腔积液伴胸腹膜增厚者1例(2.27%),单纯胸腹膜增厚粘连1例(2.27%);1年后脓性胸腔积液伴胸腹膜增厚者0例(0%),单纯胸腹膜增厚粘连1例(2.27%),2年后复发0例(0%); 对照组患者44例,3 个月后脓性胸、腹腔积液伴胸腹膜增厚者9例(20.45%),单纯胸腹膜增厚粘连1例(2.27%);1 年后脓性胸腔积液伴胸腹膜增厚者2例(4.55%),单纯胸腹膜增厚粘连9例(20.45%),2年后复发2例(4.55%)[3]。
观察组患者B超复查脓性胸、腹腔积液伴胸腹膜增厚情况,3个月、1年后、2年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以儿童、青壮年多见。主要为疲倦、发热、腹痛与腹胀等,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和形成瘘管等并发症。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及早给予合理、足够疗程的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避免复发和防止并发症的目的。注意休息和营养,调整全身情况和增强抗病能力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尿激酶属于非特异性纤溶剂,与链激酶的作用相似,但副作用较链激酶要小。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之转变成纤维蛋白溶酶的生物学效应,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血栓病症。采用尿激酶腔内注射治疗,在还能够让腹膜表面的血管及淋巴管保持畅通, 以利于腹膜的再吸收能力得到提高[4] , 有效增强了腹腔积液的吸收 , 减少了腹膜粘连、腹膜肥厚的发生率。与其他药物治疗相对比 , 尿激酶自身不存在毒性、致热源、抗原性, 药物应用后产生的临床不良反应比较少 , 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3周、4周无腹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B超复查脓性胸、腹腔积液伴胸腹膜增厚情况,3个月、1年后、2年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总之,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可有效稀释胸、腹水,有利于胸腹水吸收,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1]黄晓玲. 45例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3, 021(012):128-129.
[2]毛长庚,邓泽珍,肖清华. 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疗效观察[J]. 人民军医(9):533-534.
[3]李良, 张丽. 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5, 007(014):P.30-31.
[4]舒红. 尿激酶治疗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