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与乡土建筑环境 孙琳琳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孙琳琳
[导读] 摘要:乡土建筑于当代社会具有特别的价值和生命力,它们并非出自建筑师之手,属于“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然而却是土生土长的乡土精神与精湛的营建技艺相融合的结晶,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建成、人文环境的协同进化关系。

        烟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000
        摘要:乡土建筑于当代社会具有特别的价值和生命力,它们并非出自建筑师之手,属于“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然而却是土生土长的乡土精神与精湛的营建技艺相融合的结晶,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建成、人文环境的协同进化关系。如何吸收乡土建筑环境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聚焦于乡土建筑研究的根本目标,完成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本土文化特征基础之上的传统乡土建筑环境和设计手法向当代的转型;重新注意本土建筑,找寻乡土建筑的现代表达之路,找寻使乡土建筑自然精神、建成精神、人文精神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方式,有其迫切的现实性,更有久远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现代建筑设计与乡土建筑环境做了简单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乡土建筑
        1、现代建筑设计“乡土化”
        乡土化主要指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人文和历史元素,彰显独特风格特征。建筑设计人员需严格遵照当前建筑设计的规范和要求完成设计工作,且设置实践体验环节,采取有效的方式以地域特点为基础完成设计工作。现代建筑发展中,社会环境的开放性明显增强,时代特色和时代气息尤为明显。在现代建筑乡土化设计中,需全面考量自然及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人文环境则主要指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其主要侧重于精神层面。
        2、乡土建筑对现代居住建筑的影响
        2.1、乡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结合运用
        在乡土建筑中,我们将由风水学说产生的中国乡土建筑称之为中国乡土生态建筑。这种由风水学说产生的乡土建筑文化注重人与自然各种关系的整体把握。其中“水”、“风”、“土”、“气”的论述类同于当代科学中注重地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和大气循环、土壤岩石圈及动物植被等生态关系与资源的处理、运用。乡土建筑中风水学说深深植根于对建筑环境的选址规划中,极为重视自然景观的审美,以及讲究建筑人文美与环境自然美能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例如,客家土楼徽州民居、陕北窑洞北方四合院等,都是在各类功能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并且它们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可以成为当代建筑环境的借用范式。因此,在现代居住建筑环境设计中,我们需要借鉴其精华部分。这有利于在当代运用传统文化的景观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情趣,又不失本土文化韵味的环境。
        2.2、乡土建筑环境与现代建筑环境的结合运用
        乡土建筑与城市建筑相比,更为自由,在建筑的选址和布局上能够紧密结合自然地势,在建筑形象和装饰结构上吸收地方文化与民间艺术养分,所以很多城市居民向往这美好的田园风光,特别是有特点的乡村中的乡土建筑形式,感觉更为亲切。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建筑形式有了新的材料出现,不再是单一的木或是石为主的建筑形式,色彩上也更为丰富和富有情趣。以广西崇左明仕山庄为例,中越边境山水风情大新明仕山庄于风光如画的明仕河边,中国最美的乡村度假营地,建筑形式和风格融入壮族民族特色,风格独特。壮族民居特色的建筑点缀在清淡雅的山水之间,宛如世外桃源境地。明仕山庄的周围村寨的乡土建筑保留不变,与之相呼应。首先,大新明仕山庄建筑空间融入壮族民居的建筑风格,两层骑楼式依山而建。屋顶依然采用悬山式,房间装修融入壮族风情特色风格,设计新颖。在这桂南喀斯特地貌中,营造了具有着“不是桂林,胜似桂林”之村。由于本地方靠近越南,因此,明仕山庄的靠水长廊在造型上吸收了东南亚的建筑形式,造型优美,与山的形式相吻合。因地制宜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环境得到了体现。其次,明仕山庄的建筑材料是选用本地的山石进行营建,基本是仿木结构,墙体主要采用砖混,色彩纯朴和厚重,把乡土建筑的形运用到了新的建筑上。这些建筑材料没有污染,均为低碳建筑材料,有益身体健康,明仕山庄与周围的建筑对比,风格具有一致性,相互呼应。



        3、现代建筑设计对乡土建造理念的表达策略
        乡土建筑的营造方式、过程及其结果使得建筑师及学者们在批判现代建筑时既有了具体的工具,又从中受到借鉴,启迪新的设计方法及方法论思想。应批判地看待乡土建造理念,吸收其科学内涵——与环境的动态调适与平衡,并注重调适的双向互动过程。以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为前提,积极提倡乡土建造理念,并注重吸收现代建造技术及体系,综合采用“适宜性建造”策略指导现代建筑建造。
        3.1现代建筑设计与乡土院落空间
        斯东说过,“念念不忘过去的历史杰作,会被看作是感情用事和迂夫子式的,但我相信一座房子的灵感必定是历史的积累。虽然我设计的房子中没有一栋照抄古典实例,但它们都具有一种端正的风貌以及我所希望的一种人们在历史杰作中所能联想到的庄严感”。院落空间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精髓,在与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了独有的空间本体、空间实体及内涵。随着社会变革的演进,建筑外环境的空间构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院落空间在现代建筑中也将产生更多的变化。现代建筑设计应注重吸收乡土院落空间理念,以现代手法再现空间本体;注重运用现代建造方式和建造材料,以现代语言转化空间实体;同时,更应注重吸收中国传统的乡土院落空间的文化精华,赋予现代院落空间以生命,从而更好地表达、传承空间精神内涵。
        3.2现代建筑设计与乡土聚落形态
        “聚落的解释者不应该采取模仿聚落去设计建筑的态度,而应该采取从聚落中得到启示去设计建筑这样的态度”。人居环境建设基于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传统、尊重地方文化、尊重自然和谐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综合体现。人居环境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承袭、自然环境的契合、建成环境的融合。人居环境建设应在兼顾地域文化、人文、历史、社会等背景的前提下,关注乡土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动态关系,从而在提升整体和谐、转化外部和谐、延续内部和谐的基础上建设人居环境的整体和谐。
        3.3现代建筑设计对乡土建筑环境的表达
        柯里亚曾说过:“传统建筑尤其是乡土建筑,使我们受益匪浅,它们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基本共性的建筑原型。”乡土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动态的、演进的,它超越了纯粹的形式层面,深入到形态背后的深层内因,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及人文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现代建筑设计对乡土建筑环境的表达正是对乡土建筑与环境动态关系的表达,包括三个层次:传承、转换、创新。(1)传承在当代依然具有适用性的乡土建筑环境观,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参与到现代建筑的创作中。(2)转换是基于现代建筑设计基础之上的对乡土建筑环境的当代诠释。它立足于当代,因此比传承地方传统更进一步。(3)创新是基于现代建筑基础之上的对乡土建筑的再创造。它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与融合,既强调地方特色,又注重对地方发展的重塑,使现代建筑既传统又现代。
        总而言之,乡土建筑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建筑文化,是民众的智慧的结晶,是一份宝贵的建筑财产,也是广大建筑师大量汲取创造灵感的土壤。
        参考文献
        [1]李麟学,何美婷,吴杰.乡土建筑的环境能量协同与当代设计转化——以义乌雪峰文学馆为例[J].建筑技艺,2019(12):107-109.
        [2]贺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土建筑的生态保护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5):15.
        [3]夏欣.中国传统村落半山村乡土建筑环境保护更新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